1. 难度:简单 | |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电场周围一定产生磁场,磁场周围一定产生电场 B.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 C.均匀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 D.周期性、非线性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
2.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处于某一时刻的LC振荡电路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正在充电,电场能正转变成磁场能 B、电容器正在放电,电场能正转变成磁场能 C、电容器正在充电,磁场能正转变成电场能 D、电容器正在放电,磁场能正转变成电场能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光线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或由玻璃砖射入空气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玻璃的折射率为1.5)( ) A. 图乙、丁 B. 图甲、丁 C. 图乙、丙 D. 图甲、丙
|
4. 难度:简单 | |
在电磁波谱中,红外线、可见光和伦琴射线(射线)三个波段的频率大小关系是 A.红外线的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 B.伦琴射线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 C.可见光的频率最大,红外线的频率最小 D.伦琴射线频率最大,可见光的频率最小
|
5. 难度:简单 | |
要想提高电磁振荡的频率,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 ( ) A.线圈中插入铁心 B.增加电容器两板间距离 C.提高充电电压 D.增加电容器两板间的正对面积
|
6. 难度:简单 | |
质量为5 kg的物体,原来以v=5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受到跟运动方向相同的冲量15 N·s的作用,历时4 s,物体的动量大小变为 ( ) A.40 kg·m/s B.160 kg·m/s C.80 kg·m/s D. 10 kg·m/s
|
7. 难度:困难 | |
玻璃茶杯从同一高度掉下,落在水泥地上易碎,落在海锦垫上不易碎,这是因为茶杯与水泥地撞击过程中( ) A.茶杯动量较大 B.茶杯动量变化较大 C.茶杯动量变化率较大 D.茶杯所受冲量较大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的左边固定有 轻质弹簧,与A质量相等的物体B以速度v向A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A、B始终沿同一直线运动,则A、B组成的系统动能损失最大的时刻是( ) A.A开始运动时 B.A的速度等于v时 C.B的速度等于零时 D.A和B的速度相等时
|
9. 难度:简单 | |
两辆质量相同的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人静止在小车A上,两车静止,如图所示.这个人从A车跳到B车上,接着又从B车跳回A车并与A车保持相对静止,则A车的速率( ) A .等于零 B.小于B车的速率 C.大于B车的速率 D.等于B车的速率
|
10. 难度:中等 | |
半径为R的玻璃半圆柱体,截面如图所示,圆心为O,两束平行单色光沿截面射向圆柱面,方向与底面垂直,∠AOB=60°,若玻璃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n= ,则两条光线经柱面和底面折射后的交点与O点的距离为 ( ) A. B. C. D.R
|
11. 难度:中等 | |
有关光现象的应用技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立体电影的制作与观看是应用光的偏振现象 B.相机镜头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膜是应用光的衍射现象 C.光导纤维是应用光的全反射原理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
12. 难度:简单 | |
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的A球与质量为2m静止的B球碰撞后,A球的速度大小为。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B.v C.2v D.
|
13. 难度:简单 | |
红、黄、绿三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到达某介质和空气的界面时,若黄光恰好发生全反射,则( ) A.红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B.绿光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三种单色光相比,红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最小 D.红光在介质中的波长比它在空气中的波长短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紫光做双缝干涉实验的干涉条纹间距比用红光的大 B.电磁波的波长越长,其衍射现象越明显 C.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的结果 D.当声源和观察者相向运动时,观察者听到声音频率变高,是由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增多
|
15. 难度:简单 | |
关于动量,冲量的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表明它受到的冲量越大 B.物体的冲量越大,它的动量也越大 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运动,它的动量变化量与所受的合力的方向相同 D.物体动量的方向一定与受到的冲量方向相同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放置质量为M=800 g的木块,一质量为m=50 g的子弹以v0=170 m/s的水平速度射入木块,最终与木块一起运动.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木块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g取10 m/s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