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将a、c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 B.若将a、b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不变 C.若将b、c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 D.若将a、d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大的带电体一定不是点电荷 B.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做点电荷 C.点电荷就是体积足够小的电荷 D.点电荷是电荷量和体积都很小的带电体
|
3. 难度:简单 | |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2.0Ω,电源的电动势E=3.0V,内电阻r=1.0Ω.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 ) A.1.0A B.1.5A C.2.0A D.6.0A
|
4. 难度:简单 | |
电场中有一点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放在P点的电荷量减半,则P点的场强减半 B.若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P点场强为零 C.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点受到的电场力越大 D.P点的场强方向为放在该点的电荷的受力方向
|
5. 难度:简单 | |
如图各电场中,A、B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 )
|
6. 难度:简单 | |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如果把其中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绞起来,则它们的电阻之比为( ) A.1:4 B.1:8 C.1:16 D.16:1
|
7. 难度:简单 | |
某电解池中,若在2 s内各有1.0×1019个2价正离子和2.0×1019个1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 A C.1.6 A D.3.2 A
|
8.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B,则( ) A.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 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 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 D.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
|
9. 难度:中等 | |
图中虚线为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圆心处固定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一带电粒子以一定初速度射入电场,实线为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a、b、c三点是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则该粒子( ) A.带负电 B.在c点受力最大 C.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点的电势能 D.由a点到b点的动能变化大于由b点到c点的动能变化
|
10. 难度:简单 | |
截面面积为S 的导线中通有电流I.已知导线每单位体积中有n个自由电子,每个自由电子的电荷量是e,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则在时间Δt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子数是( ) A.nSvΔt B.nvΔt C.IΔt/ne D.IΔt/(Se)
|
11. 难度:简单 | |
三个电阻的阻值之比为R1∶R2∶R3=1∶2∶5,并联后接入电路,则通过三个支路电流的比值为( ) A、1∶2∶5 B、5∶2∶1 C、10∶5∶2 D、2∶5∶10
|
12. 难度:简单 | |
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 A. B. C. D.12F
|
13. 难度:中等 | |
如图表示两个大小不同的电阻的I—U图线,那么( ) A.电阻大的应是图线A,两电阻串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Ⅰ B.电阻大的应是图线B,两电阻串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Ⅲ C.电阻小的应是图线A,两电阻并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Ⅰ D.电阻小的应是图线B,两电阻并联后的I-U图线在区域Ⅲ
|
14. 难度:中等 | |
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所示)。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
1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有一带电粒子贴着A板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当偏转电压为U1时,带电粒子沿①轨迹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偏转电压为U2时,带电粒子沿②轨迹落到B板中间;设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两次偏转电压之比为( ) A、U1:U2=1:4 B、U1:U2=1:8 C、U1:U2=1:1 D、U1:U2=1:2
|
1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S闭合后,在变阻器Ro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C.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增大 D.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减小
|
17. 难度:简单 | |
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测出其长度L,直径d和电阻R。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时读数如图甲,则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 (2)若用乙图测金属丝的电阻,则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
18. 难度:中等 | |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的A极板与灵敏的静电计相接,极板B接地,则: (1)若极板B稍向上移动一点,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 而增大; (2)若极板B稍向左移动一点,则将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角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实验说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随 而增大。
|
19. 难度:中等 | ||||||||||||||||||||||||||||
某同学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得到如下表所示的几组U和I的数据:
(1)在图中画出I—U图像. (2)从图像上可以看出,当电压逐渐增大时,灯丝电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3)这表明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购买了一捆标称长度为100 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 mm2,查得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0.2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9 kΩ; 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 Ω; 定值电阻:R0=3 Ω; 电源:电动势6 V,内阻可不计; 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________端(填“a”或“b”). (2)在下图所示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上图甲电路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 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 V. (4)导线实际长度为________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1. 难度:中等 | |
电源的电动势为4.5V、外电阻为4.0Ω时,路端电压为4.0V. (1)电源的内阻是多少? (2)如果在外电路再并联一个4.0Ω的电阻,路端电压是多大?
|
22. 难度:中等 | |
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120 Ω,满偏电流Ig=3 mA
(1)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6 V的电压表,应串联多大的电阻?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是多少?若用该改装后的电压表测某一电压,对应电流表的示数为2mA,则被测电压是多少伏? (2)要把它改装成量程是3 A的电流表,应并联多大的电阻?
|
2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小球的质量为m=0.1kg,带电量为q = +1.0×10-5 C,悬挂小球的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370时,小球恰好在水平匀强电场中静止不动, sin370=0.6,cos370=0.8, g取10m/s2。求: (1)电场力的大小;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3)此时细线的拉力大小.
|
24. 难度:中等 | |
把一个滑动变阻器与理想电流表串联后再与理想电压表并联,然后接于一个电池的两极上.当变阻器的滑动头在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是0.3 A,电压表的读数是2.8 V;当滑动头移到另一位置时,电流表读数是0.4 A,电压表读数是2.6 V.试求该自制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25.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方分布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L”形的绝缘硬质管竖直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管的水平部分长为L1=0.2m,离水平面地面的距离为h=5.0m,竖直部分长为L2=0.1m。一带正电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A由静止释放,小球与管间摩擦不计且小球通过管的弯曲部分(长度极短可不计)时没有能量损失,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重力的一半。求: (1)小球运动到管口B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着地点与管的下端口B的水平距离。(g=10m/s2)
|
26.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动势ε=36V,内电阻r=2Ω,R1=20Ω,每盏灯额定功率都是2W,额定电压也相同。当K闭合调到R2=14Ω时,两灯都正常发光;当K断开后为使L2仍正常发光,求R2应调到何值?
|
27.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表面光滑、与水平面成45°角的绝缘直杆AC,其下端(C端)距地面高度h=0.8 m.有一质量为500 g的带电小环套在直杆上,正以某一速度沿杆匀速下滑.小球离杆后正好通过C端的正下方P点处.(g取10 m/s2)求: (1)小环离开直杆后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环从C运动到P过程中的动能增量; (3)小环在直杆上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v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