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埋(mán)怨 诌(chǎn)媚 屏(bǐng)气凝神 相形见绌(chù) B.殷(yān)红 偌(nuò)大 乳臭(xiù)未干 暴风骤(zhòu)雨 C.熟稔(rěn) 膝(xī)盖 戛(jiá)然而止 自出机杼(shū) D.羞赧(nǎn) 拘泥(ní) 面面相觑(qù) 引吭(háng)高歌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松弛 观摩 蓬头垢面 顾明思义 B.拖沓 毒枭 省吃简用 未雨绸缪 C.家具 斡旋 山洪暴发 辗转反侧 D.梗咽 皈依 恶贯满盈 变换莫测 |
3. 难度:简单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_____成了鳍状。 ③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蜕化 熏陶 辛酸 B.退化 熏陶 辛酸 C.退化 熏染 心酸 D.蜕化 熏染 心酸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夜晚,她茫然地走在街头,深秋的冷雨打透了单薄的衣服,她浑身发抖,噤若寒蝉,真想回到温暖的家里。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这事儿你现在做不了,不要勉为其难,以后努力学习,长了本事,于这个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舞台是为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准备的,只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充分激发出表演的艺术天才。 D.为了找到充足的资料,写好毕业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
6. 难度:中等 | |
将①-⑤句填入段间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据说清代有位读书人,因风吹乱了他的书页,引发诗兴,吟了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使招致了杀身之祸。因为当权者认为_________________。这“清风”诗案,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下,文字是极易招祸的。 ① 满族过去称女真,曾被视为未开化的落后民族 ② “不识字”是诬蔑满族人文化水平低 ③ 满族人关后在武力上已征服了汉族 ④ 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常有民族自卑感,对汉族知识分子十分害怕 ⑤ “精风”是影射朝廷 A.③④①⑤② B.⑤②③④① C. ⑤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⑤②
|
7. 难度:中等 | |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部戏剧件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它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1.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它事情的时候。 2.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3.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 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4.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 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以下5题。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子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1.对下列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不下纴:指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 B.式于廊庙之内:式,用;廊庙,指朝廷。 C.未战一士:没有让一个土兵去打仗。 D.使赵大重:使赵国的国力强大起来。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形容枯槁 B.简练以为揣摩 C.山东之国 D.嫂蛇行匍匐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苏秦合纵成功的一组是 ①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②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③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④式于政,不式于勇 ⑤转载连骑,炫煌于道 ⑥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蔑视。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苏秦游说赵王,受到重用,一时间合纵策略遍行于天下诸侯各国。 D.苏秦衣锦还乡,家人大事欢迎,他嫂子前倔后恭最让人觉得好笑。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日:“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日:“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左右善,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元由入矣;则善无由入矣。” (1)何以察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言也信矣!善进,则不善无由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答:( )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简单 | |
根据语境填空(4分) 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宋代词人______《雨霖铃》中的名句“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更常被用来表现亲朋洒泪而别、欲语难言的感人场面。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散文,回答其后以下4题。 想念地坛(节选)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牺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缕愤满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惟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一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提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 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问,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谀。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了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狗肉称王”,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①第三段末为什么说“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为什么能“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作者认为“写作”应该“寻的是什么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提到“比赛、擂台、排行榜”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话中找出四处语病或标点误用,将原句序号及修改意见(或方案)写在横线上。 ①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细菌和病毒的世界里。②这些细菌和病毒到处寻找一个温暖、潮湿、营养丰富的栖息地,③例如人体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④人体依靠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长久地能够抵抗这些“入侵者”,⑤这个系统的关键——就是抗体。
|
14. 难度:中等 | |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委员会主席夏秉纯12日向世贸组织各成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农产品谈判的初步草案,各方对草案反应不一。 草案提议在未来6年内,各成员将现在的农产品出口补贴减少一半,在10年内全部减除;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减少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欧盟认为,世贸组织的这项农产品谈判草案非常不平衡,它在农产品出口补贴以及农产品出口其他保护措施等问题上,对欧盟国家采取了不公正态度。美国贸易代表对这项草案,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补贴相关内容表示欢迎。美国还认为应进一步降低关税以及农产品贸易国内补贴,以减少世贸组织成员间的巨大差异。据悉,这项关于农产品谈判模式的草案,将成为本周末在东京召开的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讨论的重点议题。
|
15. 难度:简单 | |
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 减)(4分) 小草 没有鲜花的艳丽, 没有大树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类在变,路也在变:从又窄又短,变得又宽又长;从有形,变得无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之路。 关于路,有过多少故事让我们心动。 …… 请以“路”为话题,自拟一个含有“路”字的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