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溢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屣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1.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2.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3.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廷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变封建而为郡县 封建:封邦建国 B.方以为兵革可以不复用 兵革:兵器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 治乱:治理乱世 D.笼络当世之务 笼络:包揽 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祸常发于所忽之中/不知子孙卒困于夷狄 B.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使力弱而易制 C.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 D.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3.下列对原文有关主旨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发生祸乱或者遭到覆灭的命运,主要是因为建国者的智慧有限,不能运用谋略来防患于未然。 B.要想国家长治久安,仅靠一点智谋是不够的,必须用非常诚恳的态度,修养德行,从而感动上天而获得庇护。 C.历代的灭亡,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朝代都产生了自己策略上的错误,前朝的教训虽然吸取了,但本身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D.凡能远虑的国君,一定能够找到为子孙后代积累大德的办法,因而上天特别眷顾,即使他是一个不成材的继承者,上天也不想灭亡他。 4.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一个语句断句。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②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
3. 难度:中等 | |
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就内容而言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5分)
|
4. 难度:中等 | |
上面两首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
5.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写出了急盼归家的心情; (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名句,如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 ” (3)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4) 臣不胜 ,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
6. 难度:中等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Kate 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 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马拉德夫人在一小时内经历的情感起伏。主人公闻讯丈夫身亡的消息后经历了从悲伤到思索再到呼唤和渴望自由以及完全解脱,准备迎接新生活的心理历程。 B.本文运用反讽和象征手法,分析了主人公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揭露了十九世纪女性逐渐觉醒渴望自由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女性要求平等渴望自由的强烈愿望。 C.文中用“暴风雨”来修饰马拉德夫人的“哀伤”,暴风雨表面上是形容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地来得猛去得快,深层是形容她的哭势,非常强烈、迅猛,是对下文人物心理转变的暗示。 D.得知马拉德先生的死讯后,马拉德夫人沉浸在一片悲声中,而她的周围到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这种鲜明的对比更加衬托出了马拉德夫人丧夫之后的悲伤。 E.本文的结局出人意料。马拉德先生安然无恙地回来了,马拉德夫人却因心脏病发作丧命。医生和旁人都以为马拉德夫人是因极度高兴导致了心脏病爆发,但读者却知道她是因丈夫生还而幻想破灭,大受刺激,从而猝死,由此产生了戏剧性的反讽。 (2)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形象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简要分析这一形象。
(3)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时内,“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如“透过窗子”“开门”“关门”等,请结合文意谈谈“门”和“窗”在文章中的意味和作用。
|
7. 难度:中等 |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 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C. 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D. 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E. 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2)结合全文,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6分)
(3)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6分)
(4)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B.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又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两者交相辉映,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多元文化相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下半场国际(足球队)变阵334,局面稍有改观,但在好整以暇的亚特兰大(足球队)面前没有得到太多机会,中场组织的乏力继续显现。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1月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启动对台出售“爱国者”防空导弹,允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台湾出售具体数字不详的爱国者导弹。 B.2010年达喀尔拉力赛第一赛段刚结束,便从阿根廷传来不幸消息。据法新社报道,一辆赛车在比赛过程中失控撞到一位女观众,直接导致后者死亡。 C.伦敦作为第30届奥运会主办城市,其规划中的奥运村就在船坞区,该地因土地价格低廉,所以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国际财团前来开发船坞区的改造。 D.最新灾难大片《2012》备受影迷关注。片中涉及地震的情节全部由中国面孔来演绎的原因,是由于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被汶川地震中中国人民的勇气和精神所感动决定的。
|
10.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
11. 难度:中等 | |
下面这封邀请函的正文中有五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其中四处并加以改正。 尊敬的张晨刚先生: 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将于2009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作为大会组委会主席,我①荣幸地邀请您参加这次会议。 ②如您所知,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将③汇聚图书馆馆员、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共同就④与大会主题——“城市发展与图书馆服务”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我们⑤诚挚地邀请您在本次论坛会议上⑥发表您的见解以抛砖引玉,并与⑦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就当今图书馆界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随函⑧惠赠大会日程安排,⑨恳请您务必在2009年8月12日之前提交您的论文题目。请允许我再次感谢您为第七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取得成功所做的努力,我们⑩热切地期待您的到来。 大会组委会主席 刘立新 2009年6月1日 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序号: 改为: 。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取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来,通过财政体制安排和政策实施,集中调剂了一部分社会资源,提供了公共物品与服务;还通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对全社会资源进行了更好的优化配置。以近5年为例,中央财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3000亿元,用重点建设投资2800多亿元,包括青藏铁路、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京沪高速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顺利推进;投资支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691个,支持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难度:简单 |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一个句子。要求话题合理,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如果不赋予时间以创造性的价值,它就像小溪的流水,只能带走凋零的青春花瓣,而不能浮起成就的远洋货轮。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上,有一群人叫波西米亚人,与其他劳动人民一样,他们勤劳、勇敢,但有一点不同,他们总是热情高涨,把劳动看成是快乐,而不是压迫。一天,一位德国旅行家行走在沙漠上,迎面就碰到这样一队人。另他不解的是,为什么每走一小段路,他们就要放下行李休息一会儿。于是,他上前问原因。回答声不很响亮,却很清楚:“因为我们走得快,而我们的灵魂走得慢,我们要停下来等待灵魂赶上我们,不至于让他落在后头……”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展开联想,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