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福建省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将往观乎四荒。(屈原《离骚》)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宝界山居记     

【明】归有光

①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②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早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父子并中年失偶,而皆不娶。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③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地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chǔ)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则其于一切世分若太空浮云,曾不足入其胸次矣。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卑稚:矮小。②漭淼澒洞(hòngtóng):水势广阔浩荡,相连不断。③壒(aì):灰尘。④羯胡:匈奴人的别称,此处代指安禄山。⑤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束隘迫狭              或:如果

B 不足以水之趣               极:穷尽

C 不能自引决                      顾:转折,却

D 令人千载有遗                  恨:痛恨

2.根据文章,下列句子全部直接写太湖的一组是(    )(3分)

广五百里      ②重涯别坞,幽谷曲隈   ③天下之水,得山而止 

山或孤孑卑稚 漭淼澒洞,沉浸诸山   ⑥唯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太湖的独特之美主要是为了衬托宝界山的美,为下文写王氏父子作铺垫。

B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交代宝界山的地理位置、王仲山父子的概况及作者写记缘由。

C.第③段写王维并说明“士大夫一失足遂不可浣”,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失节之士的批判。

D“何可及哉!何可及哉!”作者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王氏父子退隐有道的赞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凡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2)因长洲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忆镇阳    

元好问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注】①金灭亡后,词人不再为官,生活无法安定,常往来于忻州、镇阳、燕都等地,本词大抵作于从镇阳到燕都的路上;镇阳:作者家人所在地。②团栾:即团圆

1.词的上片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2.请简要评析“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法国大革命时期,葛朗台就是位有实力的箍桶匠。他贿赂官员,低价钱买下葡萄园,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他巧妙地避税,经常拖欠债务,名声不好。

B.杜竹斋倒戈,韩孟翔和刘玉英背叛,性格刚愎自用,投资方向错误,民族工业弱小,抵抗不住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合力进攻是吴荪甫失败的原因。

C.琴希望报考外国语专门学校,母亲推说将来再商量。《娜拉》中的台词给了琴很大的激励。她写信约许倩如一起投考,并表示要坚决地奋斗,开辟一条新路。

D.有一个村子,老百姓在礼拜日聚在一起读《福音书》,法院认为村民违背教会的解释讲解《福音书》,就可能被流放,甚至要服苦役,聂赫留朵夫对此不解。

E.甘果瓦误入圣迹区,按照摔罐成婚的规矩,甘果瓦把瓦罐摔成了四块,这样爱斯梅拉达就可以与他结为四年夫妻,于是爱斯梅拉达要他做了真正的丈夫。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孔明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文中“武侯妙计”为何计?孔明又为何发此感叹?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

宝玉听了十分纳闷,想来必是被强盗抢去, 这个人必不肯受,一定不屈而死。……(宝玉)还说:“这样一个自称为‘槛外人’,怎么遭此结局!”

选段中的“槛外人”是谁?如何被强盗抢去?

答: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言亦心之所发,故并此以观,则人之邪正不可匿矣。然言犹可以伪为,眸子则有不容伪者

画横线的文字为朱熹作的注。①眊(mào):目不明。②廋(sōu),隐匿也。

这段文字论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孟子主张什么?结合朱熹的注释说说孟子的理由。(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节日的现象学

张祥龙

节日是生命节奏与命运感受相交和而生发出的赞歌:它们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那么,节应该怎样过才算实现了它的本性呢?

首先,尽管节日都有自己的内容,但它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这首先就意味着需要“天下太平”。兵荒马乱的状况,不管是现实中的还是精神上的,都极不利于“过节”。西班牙天主教神学家潘尼卡很有些出色的见地。他认为和平既不是为自己争来的,也不是向别人强加的。和平是被接受的,总含有“受赐”的、“感恩”的成份;它们又是被发现的和被创造的,没有现成在那儿的和平。在这个意义上,节日乃是和平开出的花朵。没有外在与内心的和平、宁静、劳动,就不会有原发的节日感和节期感。

其次,在节日的根源处是活生生的时间节奏,在节日那里,人的生存时间一定要歌舞出和激荡出浪花,不然就缺少节日气氛。

节的来源、讲究、风俗或过法本身含有时间花样,比如日子与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相呼应(圣诞、佛诞、湿婆诞辰、国庆等);数字的花样(比如节的月与日的数字:11; 115; 22; 33; 55等);和节期中的照应,比如春节期间送灶王上天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回府,除夕夜的烟火与元宵节的灯火相应;以及风俗、禁忌造成的生存时间的异常与激漾,比如除夕的守岁,正月初一的祭祖、放爆竹,白天不许炊煮、不许倒垃圾等等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没有这些讲究和由它们构成的新鲜的生存时间感受,就难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节日似乎有一种通过节与节之间的相互牵连而成大观的趋势。“孤节”就不如“连串节”更像节。正在兴起的节会“俘获”另一些日子以作为自己的“伴节”,比如中国的春节在全盛之时俘获了灶王节、元宵节、乃至腊八节。

与上述两点密切相关,过节本身必有一种溢出了节日当下时的、对总体时间势态的鲜明感受,即:在过节前有预期,在过节后有保留或回味,而且过节前与过节后之间有鲜明的区别,好像跨过了某个重要的界限。换言之,这应是一场真实深刻的体验。过节绝不只是过那个“现实的”节,更不止于体验节的“实项内容”(比如“吃饺子”),而更在于对那形成“节日气象”的边缘视域的体验。实在的节日还未到,还未成为手边的一个现成者,但它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存时间的切近期望视域之中。节已在这光环朝霞之中诞生,越来越充满热力与辉煌地向我们迎来;人们还未尝到它带来的让人精疲力竭或磕磕碰碰的一面,却已活生生地感受到了它的真实与可爱。而且,这种“越来越……”的提升感、来临感和交汇感正是节日的神髓之所在。

第三,既然节日是生存时间与体验的旋涡、交汇和跌宕之处,那么,节日越含有不寻常的交汇与新鲜经验的构成,就越像个节。节日往往都有自身设立的一些禁忌,如伊斯兰的斋月与开斋节,春节的各种禁忌。这种“不寻常”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对某些禁忌的突破,开日常体制的玩笑。由此造成节日中起伏异常的生存体验。更重要的是,这些禁戒与破戒在节日的时机光环中得到升华,“粗话”不再只是“粗”,放炮仗不再只是喧闹和惊扰,它们构成全新的体验,创造了让矛盾和解与心灵更新的机会。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不管现实的还是精神的,兵荒马乱的状况不利于过节。

B 春节时送灶王照应于正月初四接灶王,除夕的烟火与元宵的灯火相应。

C 没有风俗、禁忌造成的不寻常和不方便,就没有浓厚的节日气氛。

D 灶王节、春节、元宵节与腊八节,这些节日相互牵连而成大观之势。

2.作者说,节日总有一个非对象化的、让生命能自由舒展的维度,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3.为什么说节日是追忆之歌,又是希望之歌,也是及时行乐、忘怀得失之歌?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分)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使圆成方

[美]欧·亨利

自然界的事物是循圆周运动的,人为的事物则沿直线行进。孩子的圆眼睛象征天真,女人卖弄风情时眯缝成一条线的眼睛就说明矫揉造作。

在大城市里,本性丧失得最快。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的直线,法律和社会风俗的拘泥古板,人行道的循规蹈矩,城市生活方式的严格、冷酷和沉默,毫不通融的规则——这一切都冷漠而鄙夷地对自然界的弧线表示轻蔑。

这个数学气十足的引子揭示了肯塔基州两个家族之间的世仇的前因后果。

这个世仇是在坎伯兰山岭的福维尔和哈克尼斯两个家族之间形成的。冤仇的第一个牺牲品是比尔·哈克尼斯的猎狗。哈克尼斯家立刻杀掉福维尔族的头儿作为赔偿。福维尔的亲属急于报复,又让比尔·哈克尼斯跟随他的猎狗到了另一个国度。

四十年来,这两个家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哈克尼斯家的人一个个地被枪杀,福维尔家族的成员也给一枝一枝地砍掉。两个家系的树枝经过这样修剪之后,都只剩下一个成员。卡尔·哈克尼斯也许领悟到了什么,便突然离开了坎伯兰山岭,避开了福维尔家族最末一个后裔山姆。

一年后,山姆听说那个冤家住在纽约市,于是整装准备出发。他从梳妆台抽屉里找出一把老式而可靠的科尔特左轮手枪。在城市里干冒险和复仇的勾当,这把手枪似乎是最好的武器了。山姆把它放在毡提包里。骑上骡子,向火车站进发。

山姆到纽约时天色已晚。他的行动和生活仍旧遵循着自然界自由的圆周运动,看不到大城市隐藏在黑暗里的可怕、无情、好动、凶恶的手段,准备向他圆形的心脏和头颅包拢过来。一辆马车飞快地把他送到一家同他的靴子和毡提包相称的旅馆。

第二天早晨,福维尔家硕果仅存的后代向那个掩护哈克尼斯家最后一个子弟的城市发起了突袭。他把科尔特手枪藏在上衣里面。他只知道这两个情况:卡尔在这个城市里驾驶运货马车,而他自己,山姆,要来杀他。山姆踏上人行道时,眼珠变红了,心头升起一股世袭的仇恨。

但是一小时过去了,卡尔没有出现。中午时分,山姆站在城市里两条笔直的大动脉互相交叉的地方。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可怕的喧嚷和轰响把他吓懵了。

山姆靠在一座石头建筑的尖角上。在他身边经过的人何止千万,可是没有一个转过脸来向他看看。

一个胖子从人流中滑了出来,站着等汽车,离他只有几步远。山姆挨到他身边,在嘈杂声中嚷着对他说:

“兰金斯家喂的猪比我们的肥多啦,不过他们那边的猪草也比我们这边的好——”

胖子神气活现的样子有所收敛,他走开去买炒栗子,以便掩饰自己的惊惶。

山姆感到需要喝一点山间露水。对街的人们在弹簧门里进进出出。隐约可以看到门里一个金光锃亮的酒吧和酒吧上面的装饰。这个复仇者穿过街道,打算进去。人为的事物又在这里挤掉了熟悉的圆形。山姆找不到门的把手,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他手足无措,羞红着脸,伤心地从这扇没有用的门前走开;坐到石阶上。一根警棍戳戳他的肋骨。

“另找个地方去遛遛吧。”警察说,“你在这里闲荡得太久啦。”

在下一个拐角上,一声锐厉的口哨直刺山姆的耳朵。他赶快转过身去,只见一个满面怒容的恶狠狠的家伙,在热气腾腾的堆着花生豆的机器后面朝他直瞪眼睛。他穿过街去。一辆庞大的、不用骡子拖的车辆,发着牛吼似的声音和冒烟的煤油灯似的气味,刷地擦过他的膝盖。

一个马车夫用车毂撞了他一下,还训斥他;一个电车司机使劲踩铃叫他闪开;一个穿着走样的绸坎肩的胖太太用胳臂肘撞他的背脊;一个报童不慌不忙地朝他扔香蕉皮:“我不愿意这样干,可是看到我的人得让路!”

卡尔干完了一天的工作,存好运货马车,从一幢房屋旁边拐出来。他在三码开外的地方,在一群匆匆忙忙的行人中间发现了那个仍旧活着的、不共戴天的、世世代代的仇人。

他猛地站住,犹豫了片刻,因为他身边没有武器,情况又那样突然。山姆锐利的山地居民的眼睛也在人群中发现了他。  

来往的人流中间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山姆的声音响了起来:

好啊,卡尔!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百老汇路、五马路和第二十三号街的交岔口,坎伯兰山岭的世仇握手言欢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当两个世仇家族冤冤相报,都只剩下最后一个成员的时候,卡尔决定离开家乡,避开福维尔家族的报复,因为他已领悟到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对双方都没有意义。

B.小说多次以“圆”与“直线”来描述情景,如“笔直的大动脉”“人们形成直排熙来攘往“挤掉了熟悉的圆形”等,暗示了山姆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

C.小说用语形象幽默,如把家族成员的被杀形容为树枝的修剪,把胖子走出人流形容为“滑”出来,把找不到门把手说成“连大头针那样小的捏手的东西都找不到”。

D.“来往的人流中突然跳动了一下,起了一个漩涡”表明在城市的直线运动中,有了一点和谐的圆周运动,突出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然本性的主题。

E.小说记叙了山姆到纽约找卡尔复仇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细致生动地刻画了这两个人物形象,且巧妙设计了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大团圆结局。

2.请简要分析山姆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4分)

 

 

3.小说结尾可谓“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探析。(6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蔡元培

傅斯年

①凡认识先生的,总知道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是品性沉沦之端。 

③这一番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决不匿名,决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先生到后,我们几个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先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先生。这个同学出名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⑤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⑥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先生喝得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伊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要‘郡县之’。”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 

⑦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1929年                    (选自《傅斯年全集》,有删改) 

【注】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求学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祥地。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 本文第段总体介绍蔡元培先生的为人,为下文介绍“我”“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埋下伏笔,做了铺垫。

B 文章选取了蔡元培先生三件典型的事,围绕蔡先生的“严词责人”的性格行文的,先生责人的态度诚恳而严肃,责人做到“词近而旨远”。

C 文章第段蔡先生引用《论语》的几句话告诫学生,对学生的不当做法,委婉地提出批评,先生以自身的品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行为。

D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几个典型事例,刻画蔡元培的性格特点。这样写能全面、立体、真实的塑造蔡元培先生的伟大形象,给人以亲切感。

E 《蔡元培》是通过回忆蔡元培先生为人处世的生活小事,表达“我”对蔡先生的怀念及敬仰之情。

2.文中说“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我”的“大彻大悟”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文章结尾说“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请结合文章所记述的三件事,探究一下蔡先生责人是如何做到“词近而旨远” 的?(6分)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4分)

①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拢高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特别是用人机制的瓶jǐng      性因素进一步凸显。②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③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不可避免地提上教育综合改革的日程。④如何进一步把握和认识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规律性?

⑴请根据括号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答:           (1分)

⑵材料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改为          (1分)

⑶材料中有一处有语病,请写出序号并改正。

序号:       (1分)

修改:                                           (1分)          

 

八、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句子,请选择按照语意排列最连贯的一组。(2分)(   )

①汉字是文化的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本身就是精妙的文化,智慧的结晶。

②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首先就得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言文字。

③故而,凡是积极向上的、兴旺发达的国家无不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无不重视对后代进行母语的教育。

④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结,中华民族的睿智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

⑤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内是黏合剂,对外是屏障。

A.②④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②①④⑤③    D.④⑤②①③

 

九、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根据下面句子,再仿写一句,组成排比。(2分)

有一种人生状态,我喜欢,它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有一种人生状态,我喜欢,它叫做——                     

          ;有一种人生状态,我喜欢,它叫做——执着,执着就像山涧里奔流的小溪,任山阻石隔。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4月21日,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和日本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分别参拜了靖国神社。继日本总务大臣新藤义孝20日参拜靖国神社后,安倍内阁今年已有3名阁僚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政府对日本多名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深表遗憾和担忧,并要求日本中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行为。当然,也有网民认为人家参拜靖国神社是人家的事,没必要指责。

你对此有何评论,请谈谈你的看法,字数120字左右。

 

十、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清”的释义有:①纯净;②寂静;③清楚……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是清白;心境洁净,不受外扰是清净;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是清高;做官清白廉洁称为清廉;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称为清平;人们常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参考以上理解,以“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以上。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