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C.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②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C.③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D.④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B.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D.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
3. 难度:困难 | |
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招纳夷人 持节:坚守气节。 B.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乘:登上 C.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 洎:等到 D.今宜举景德故事 故事:旧事,旧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否将为君累 .衷甲以逆 若属皆且为所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帝注礼之甚渥 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为官公正,执政有方。为官期间,不怕受牵连,为人辩护;豪绅子弟因其言省悟自悔,夷人亦因其行扔下兵器服从命令。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理水患,保全了沧州城,受到皇上嘉奖。 C.唐恪缺少远见,主张和议。因为主张投降金兵,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民大悦。(5分) (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5分)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8分) 小重山【注】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秦桧任宰相时。朝廷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 1.首句描写了怎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4分) 2.你认为“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那些?请结合诗词略作分析。(4分)
|
5. 难度:中等 | |
名句名篇默写(甲乙两组任选一组,6分) 甲:有志与力,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① ,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② ,芳菲菲其其弥章。(屈原《离骚 》)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 (诸葛亮《出师表》) ④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 ,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其二》) 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
6. 难度:困难 | |
现代文大阅读(24分)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哀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稿,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背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有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根据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知道举隅》,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2.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3.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4.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文章内容,探究文中哪一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涣散 端倪 摄像机 斑驳陆离 B.涉密 肄业 白内瘴 得鱼忘筌 C.陨命 僭越 绊脚石 振聋发聩 D.遴选 纽扣 金刚钻 纠纠武夫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反腐败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可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出现。 B.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C.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
9.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 ②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 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 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 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
|
10. 难度:中等 | |
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现成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5分) 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魅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
|
11. 难度:中等 | |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机遇”为话题,写几个比喻句,并形成排比。(6分) 示例: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
12. 难度:压轴 |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你远望雪山,会发现它在蓝天下格外迷人,有时藏在云雾中,仿佛在讲述一个神话,令人赞叹与神往。 而当你真正登临雪峰,那铺天盖地的厚雪让你眼睛无法正视,除了耀眼的洁白就是深深的灼痛,令人心生畏惧,望而却步。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