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它们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

(摘编自李泽厚《盛唐之音》)

【注】大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因曾做过州主薄、秘书郎、长史,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所以时人称其为“大令”。

1.下列关于唐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

B.初唐书法家追求书法的造型美,涌现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等代表作品。

C.冯、虞、褚、陆的书法作品,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特点。

D.孙过庭把书法当作抒情达性的手段理论的提出,是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即将到来的征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王羲之的真实面目和兰亭之真伪仍可作进一步探究,但从兰亭在初唐受到热烈追捧看,似有更多的理由把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孙过庭的《书谱》以历史变化的观点强调了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同时他也肯定了初唐的某些书法传统。

C.孙过庭在理论上将书法提到了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即所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D.“草圣”张旭与“诗仙”李白齐名,与他们的作品中同样痛快淋漓地倾注了悲欢感情,无所拘束却又合乎规矩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和书法是起源最早、发展历程最长的艺术门类,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理所当然成为了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初唐与盛唐书法的不同表现在:初唐讲求造型美,兰亭摹本盛行;盛唐强调书法的抒情特点,“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

C.同为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诗与唐代书法的发展相似之处不少,比如同在初唐展现新姿态,盛唐时都突出抒情特征,都有其代表人物等。

D.张旭、怀索、贺知章的书法都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都是创造的、浪漫的、天才的,都具有表现性、抒情性和情感的流动性。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9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                 (《荆轲刺秦王》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       币:礼品

B国为内臣                举:全、整个

C朝服,设九宾              朝服:上朝的衣服

D荆轲樊於期头函            奉:同“捧”

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荆轲勇敢的一组是 

①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②秦舞阳色变振恐    ③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④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⑤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⑥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水送别,慷慨悲歌,荆轲做好了以身赴死的准备。

B秦官蒙嘉同情燕王,赞赏荆轲,所以巧言讨好秦王,引见荆轲。

C秦武阳随荆轲刺杀秦王,却被秦王的威风吓倒,差点暴露此行动机。

D荆轲刺杀秦王未成,他自己宣称想要挟持秦王,定下条约,报答燕太子丹。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诗歌阅读(12分)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1.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6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看万山红遍,                          《沁园春·长沙》)

(2)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3)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                              。(《再别康桥》)

(5)在雨的哀曲里,______ ______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雨巷》)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7)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个星期,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记念刘和珍君》)

(8)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一定要坚持海纳百川的作风、从谏如流的作风、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提升东莞的综合竞争力。

B.他们认为艺术关系国魂,把艺术作为唤醒民众的重要手段,立志革除画坛上陈陈相因、了无生气的积弊,大胆吸收外来营养。

C.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青年人应该放开手脚,勇敢地去闯世界,不要因为世俗的约束就迟疑犹豫,裹足不前

D.一些人的散文不仅仅是形散而且神更散,以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学体裁搞得没有一点文学的味道,读之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政府既要继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能力,更要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

B.在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解振华希望各国将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推动谈判进程。

C.当时村里的常住人口是三百八十人居住生活在这里,这几年,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了三十几个老人。

D.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表明,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项目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④⑥③  D.⑥③⑤①④②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6分)

下联内容 红雨 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 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调整后的下联: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压轴

以“不能不说的高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