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都准确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忸怩(ní) 漫溯(sù) 卒起不意(zú) B.彳亍(chù) 阻遏(è) 寥廓(liáo) 夜缒而出(zhuì) C.颓圮(pǐ) 团箕(qí) 叱 (chǐ)骂 变徵之声(zhēng) D.淬火(cuì) 氾(fàn)南 青荇(xìng) 共(gōng)其乏困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戮没 笙潇 凄婉 百舸争流 B.嗔目 斑斓 穤米 挥斥方遒 C.火钵 濡缕 偏袒 漫江碧透 D.箕踞 荡漾 寂寥 沧茫大地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B.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位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救助的第一批活动板房安装完毕,一部分都江堰灾民已迁入新居,他们安土重迁,开始新的生活。 B.追星之风愈演愈热,很多人别无长物却扬短避长,把当明星看成是成功的一条捷径投身其中,这种做法有失明智。 C.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D.蜀道崎岖,表里河山,人们却在上面修建了栈道,如此浩大工程,令人想起便不由肃然起敬。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B.幕后推手策划“贾君鹏”事件是为了钱,专业策划团队炒作其他人当然也有其目的,可谓“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为了能够成功地完成栽赃任务,他苦思冥想,终于决定图穷匕见,直接把夏言拉过来陪审,期望能够在公堂上有所突破。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愁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
7.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六句话顺序的编排,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的性格 ②张良则足智多谋,外柔内刚 ③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④《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⑤这些人物之所以性格鲜明,无不得力于个性化的人物言语描写 ⑥而范增则老谋深算,急于事功,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④③①⑥②⑤ B.④⑤③⑥①② C.①③②⑥⑤④ D.⑤③②⑥①④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被八创(受)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 B.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进兵北略地(掠夺、夺取) C.终已不顾(顾虑) 失其所与(结交) D.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因人之力而敝之(隐蔽)
|
9. 难度:简单 | |
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何厌之有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人之力而敝之 B.嘉为先言语于秦王曰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丹不忍以己之私 以其无礼于晋 D.今急而求子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
11.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 爱 这 土 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
12. 难度:简单 | |
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
13. 难度:简单 | |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3.1.下列句子中“其”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君知其难也 D.又欲肆其西封 14.2.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15.3.下面四个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以其无礼于晋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燕王拜送于庭 C.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
14. 难度:简单 |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1.与例句中“前”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7.2.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8.3.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
15.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2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A.以雪先王之耻 雪:洗刷 B.先趋而后息 趋:疾走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捐助 D.士争凑燕 凑:奔赴 A.齐因孤国之乱 因人之力而敝之 B.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丹不忍以己之私 C.涓人言于君曰 燕王拜送于庭 D.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国小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事实,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4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3分)
|
16. 难度:简单 | |
阅读郭沫若的《静夜》这首短诗,回答下列问题。(8分)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1)“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一句中的“漏”能不能换成“露”?(4分) (2)请你运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不超过50字)(4分)|
|
17. 难度:简单 | |
根据课文填出下面名篇名句的上下句。 (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左传》) (4)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
|
1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共18分) 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 王剑冰 古人有话,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在邙山莽莽黄土之上,到处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墓群。这些墓群依次排列开去,似在诉说着那些尘埋的历史。就在黄河岸边,邙山之巅,横向里现出一条沟壑,像谁猛舞利刃,在历史的深处划出一道裂痕。这就是鸿沟。曾经搅乱历史风云的鸿沟;让人发无数联想的鸿沟。 这道沟,原口宽有八百米,深达两百米,原名叫广武涧,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引黄济田的水利工程。当时的场景让今人难以想象:鸿沟的北面是滔滔的黄河,西南面则群山万壑。沟中滚滚的黄河水深不可测,沟的四周万木丛生,百兽哀鸣。其地势之险,是东西向的咽喉要塞。有人说,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古往今来,中原多少战事如烟云过眼,唯鸿沟引出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走进这个故事的两个人物,起先无甚大名,却胸有大志。史有传闻,当以勾画万里长城的大手笔著称的始皇车队路过时,有两个人在赞叹之余,同时发出了不同的豪言。一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一说:“彼可取而代之!”说前一句的较工于心计,后来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说后一句的则少城府,鸿门宴放走了死对头,一把火焚烧了阿房宫,空做一场皇帝梦。 鸿门宴与鸿沟都是鸿字起头,本没有自然的联系,但总让人感到有某种天然的巧合。鸿门宴之时,项羽大军40万,刘邦仅有10万。项羽若依范增计杀掉狡诈多谋的刘邦,便不会再有后面的鸿沟之争。偏偏项羽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失去了重要的一次机会,以致放虎归山,使之形成与项羽抗衡的军事阵营。鸿门宴是项羽的一个败笔,鸿沟亦然。项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其时是公元前202年,鸿沟西侧是刘邦的汉王城,东侧筑起项羽的霸王城。项羽势强,两军对垒,可还是让刘邦滑了过去。 两个鸿字,让项羽有了终生的遗憾。最终自刎乌江。项羽毕竟是项羽,其如果过江而去,汲取教训,重整旗鼓,历史还不定如何写就。但项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只能以这样的结局塑造自己的形象。多少年后,一个忧婉的女子在一个梧桐更兼细雨的黄昏想起项将军,依然感叹不已:“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氏之类女子心目中的英雄,于刘项之间,非项莫属。成者英雄败者贼,这贼的骂名,怎么也安不到项羽身上。 在两军对垒,楚军久攻汉军无果的时候,项羽支起了一口大锅,欲把刘邦的老父煮了。而刘邦却耍起了无赖,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不知太史公如何得知血肉横飞的战场上,这等糅合着残忍与机诡的情节。项羽太要名声和体面了,人家的老爹没有杀掉,还和刘邦在鸿沟平分了天下。这在项羽来说可能是无奈之举,两年半的争斗中,刘邦已渐渐缓过劲来;而对于刘邦,则是一种缓兵之策。其一旦羽翼丰满,便想遮蔽整个中国了。野心乘势,要比项羽来得十二分的凶猛。最终导演了一场历史上最有感染力的话剧,这场“霸王别姬”,让天地为之动容。当虞姬拔剑起舞,血别项羽,正是四面楚歌唱响之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与美人,刀剑与热血,在那个凄婉之夜形成鲜明的对立。 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这一笔是最有说服力的警言妙语。有人要将长江变成第二个鸿沟时,毛泽东没听那一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一警觉与历史紧密相连。刘氏建立汉朝之后,恐怕没有故地重游。这里说不上是他的光荣呢,还是耻辱。倒是多少年以后,一个叫做阮籍的人信马由缰,来到这里,看着早已是断壁残垣的古战场,不禁仰天长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声叹息由着狂舞的涧风,飞扬了数千年,对其的认识却莫衷一是。那是个产生故事的时代,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 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不管是秦始皇精心修造的长城,还是刘邦与项羽利用的这条鸿沟,都不能阻挡住历史的风雨。这风雨可以使长城颓毁,也可以将鸿沟填平。现在,它们早已不再是深不可测,无法逾越了。鸿沟看上去是那么普通,就像一条干涸的河道,完全没有当年的险要。甚至让人想不出,这样的一条沟是如何能够将两支兵马分而拒之。 黄土漫漫,芳草萋萋,顺黄河而来的风,腾挪漫卷,似搅起阵阵马蹄和喊杀的烟尘。 (选自《艺术散文选萃》,有删改) 26.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选取“鸿沟”这一有着丰厚底蕴的历史遗迹为观照点和情感生发点,将与之有关的历史掌故一一勾连。 B.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紧紧围绕对项羽的赞扬这一主线而展开。 C.作者在描绘历史场景,勾描历史人物或抒发深沉之思的时候才那样的挥洒自如,发于所当发,止于所当止。 D.文章开头与结尾两处的环境描写首尾呼应,虚实结合,既勾起读者对历史的回望和深沉思考,为全文营造了一种凝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勾连古今让人对历史的遗憾与公正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长久的回味。 E.霸王沽名,这一点在鸿门宴中有充分体现。他“自恃高强而犹豫不定”,以致“放走了死对头”,“空做一场皇帝梦”。假如没有鸿门宴这一事件,项羽不会以失败告终。 27.2.如何理解“鸿沟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布景道具,然而,它又是煌煌史册中的神来之笔”?(4分) 28.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运用了景物描写,试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29.4.文章中说“由鸿沟所派生出的诸多故事,足以让后人品味”,联系文章分析,后人从鸿沟的有关故事中“品味”出了哪些内容?(6分)
|
19. 难度:困难 | |
请以“珍惜”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立意自定;书写工整、认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