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语文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源自孔子对诗歌、乐舞的功能及其艺术活动机制的概括。

《论语·阳货》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

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它全面集中地表述了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社会

作用的机制,表现出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的“兴”,主要指诗歌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发联翩的想象,可以“引譬联类”“感发志意”,增进人的修养.<论语·学而》

栽子贡能借引《诗经》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说明品德修养必须要不断提高的道理,

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诗歌起兴作用的具体例证.“观”则点明了诗歌的认识功能,即“观风

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指的是诗歌能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情物态,可通过诗歌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此外,“观”也可以包括对赋诗者品性和志向的观察.所谓“群一;即“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主要指人们可借诗歌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促进群体成员闻的协和融洽.孔子主张诗教、乐教,认为诗歌和音乐教育可协调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使人们和谐相处.所谓“怨”,即“怨刺上政”,主要指诗歌可以抒发不满,泄导人情.*怨一的内容既可以是针对社会政治的,也可以不局限于宏观政治领域,举凡家庭、朋友。男女以及各种社会人事之间,都会有情感的郁结,都可藉诗歌加以抒发,由于儒家“诗教”的约束和“中和之

”的规范,这种“怨”又必须是“温柔敦厚”和“止乎礼仪”的.后来司马迁所谓“《诗》

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甚至韩愈提出的“不平则鸣”的观点,都与“诗可以怨”

的见解一脉相承.

兴观群怨说,较为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抒情性、感染性、认识作用和社会效果等特征,是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一项重要贡献,虽然四者主要从诵诗、学诗和用诗的角度上立论,但其精神贯通于整个文学活动。兴、观、群、怨四字概括精当,言简意赅,蕴蓄着丰富的内涵和生机,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和发挥的空间。后世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常常用它作为反对文

学脱离社会现实或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的武器。例如,刘勰针对缺乏怨制内容的汉赋所提出的:“炎汉虽盛,而辞人夸毗,诗刺道丧,故兴义销亡。”(《(文心雕龙·比兴》)在唐代兴起的反对齐、梁遗风的斗争中,诗人强调诗歌的“兴寄”以及唐代新乐府作者所强调的“讽谕美刺”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都继承了兴观群怨说重视文学社会功能的传统。直到清末,在黄宗羲的《汪扶晨诗序》及其他许多作家的文学主张中,还可以看到这一理论的巨大影响。当然这一理论对后世也有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后世一些人由于只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而忽视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或把文学的社会功能理解得过于褊狭,例如对于山水诗、爱的某种排斥就是如此,因此常常造成偏颇。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观群怨”学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之一,是孔子对中国文学理论批

评的一个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B.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兴观群怨”的理论,认为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社

会作用,准确把握了诗歌的艺术特征。

C.“观”既指通过诗歌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也指对赋诗者品性和

志向的观察。

D.山水诗和爱情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排斥,是因为它们虽然体现了文学艺术本身的特

点和规律,但缺乏应有的社会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群居相切磋”,孔子主张借诗歌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协调社会关系和群体氛围,

促进成员间的协和融洽,使人们和谐相处。

B.诗言志,人们情感郁结,对社会政治不满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心有所触情有所感,都

可藉诗歌加以表达抒发,以浇胸中块垒。

C.“兴观群怨”学说言简意赅,概括精当,虽然它是从诵诗、学诗和用诗的角度上立论,

但整个文学活动过程中都贯通着它的精神。

D.后世的作家和文学理论家继承并发展了“兴观群怨”学说,特别看重文学的社会功能,

反对文学脱离现实或缺乏积极的社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关雎》首章以水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这种写法

是“兴观群怨”理论中“兴”的具体表现。

B.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源头,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批评

理论和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C.司马迁“《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以及韩愈“不平则鸣”的观点,

与孔子所说的“诗可以怨”的观点是一致的。

D.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继承了孔子“兴观群怨”学说的理论思想,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

1、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

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有小过,尝为拚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

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

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

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疮痍尚来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日:“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

天下太平耶?”诸臣惭谢.

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遏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

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

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

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月卒,年八十.赠太师,

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日/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器度宽宏,不计较小事。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

没有杨士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B.杨士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己见,

皇帝同意他的看法,并拿其他大臣与其进行对比,众臣为此感到惭愧。

C.杨士奇历任阁臣,深受朝廷信任。杨士奇在宣宗、英宗两朝与杨荣、杨溥同任阁臣,

三人一直非常和睦,英宗年幼,三人同心协力处理朝政。

D.杨士奇因儿子犯罪,深感忧虑。他的儿子曾经犯下杀人的罪行,朝廷没有治罪,后

来又有人揭发其子许多不法之事,杨士奇为此非常忧虑。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毛泽东习字兼学并蓄,广采博收,有自己的创新,他的书法行追羲之,草赛米芾,狂

傲不羁,挥洒飘逸,龙飞风舞,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遭遇罕见干旱,洛杉矶市       ,往水库里投放了近1亿个塑料

球,以期高效节水,这种塑料球能有效阻止湖水蒸发。

③南怀瑾儿子南一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与父亲的缘分里,我感受到亲情,也受教如学

生。我父亲对社会现象非常理解,所以告诫我们,不以____   -来哗众取宠。”

A.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独辟蹊径  标新立异

C.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辟蹊径    D.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独树一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