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湖北省孝感市高三上学期六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语文化及其他

日前,广电总局发布通知:电视节目中所用外语和缩略“NBA”“GDP”“WTO”等等,将告别央视。

这些年来,汉英文字混杂的确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时下,无论是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到头来,弄得中国人很可能必须先学会英语才能看懂读懂自己的语言。因此,保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历史传统,应该说已是刻不容缓。

“洋泾浜”汉语的流行,已经到了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程度了吗?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于公元前300400年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今天社会对汉语的轻视和对英语的盲目崇拜,已经到了非常麻木的状态。眼下不是英语的强势入侵,而是我们的文化传承者面对入侵自动解除了自己的武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实际上表现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和自信力的缺失。

我们强调保卫民族语言的纯洁与所谓的民族主义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一部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强调融合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但是融合而非照搬,比如,因先辈的智慧,在引用外来语上,用音译有了我们今天惯用的“咖啡”,用意译有了汉语“电话”,音译加意译就有了今天的“芭蕾舞”。这些文字,都悄无声息地引外来文化为我所用,大大丰富了汉语的文化表达。史料考证,中国文化史上有三次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汉唐通西域,佛教传入中国,外来语“葡萄”“骆驼”“圆满”等从西域语言和佛语中引入汉语,此后被我们用了数千年。如今很少有人知道这是舶来品。第二次外来语高潮是鸦片战争以后,从英语中引进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从日语中引进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政策”等等一类词汇,至今这些词汇已融入我们的主流语言。这些机智巧妙的引用,表现的是先辈们的大智慧,重要的是把外来语化为了我们的血肉。第三次高潮是近些年的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对外交往的扩大,外来语似大潮汹涌,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盛举。其实,在面对外来语强势到来时,汉语言的应对办法还是很多的,改造也罢,融合也罢,有先辈经验可资借鉴。关键是重视不够。

“洋泾浜”的拥趸者,有一种悖论,认为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太难学,不如26个拼音字母易懂易记,随便几个字母组合就是词组,含义深广。其实,这大大误读了中国汉字。据中西方文字学家共同研究考察的结果,以独立单字为单位的中国汉字,无论表情达意还是承载信息、字义储存的容量上,都大大优于西方其它文字。特别是汉字还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成为书写艺术的文字。它在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上,堪称世界一绝。曾有人为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表示过担心,认为方块字束缚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手脚。岂料,随着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对输入法的研究开掘,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中国文字昂首进入计算机时代,现在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了。同时,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如今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文字之争说穿了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近年来,世界主要大国都在用法律形式维护本国语言,法国把每年320日定为“国际法语日”,总统在这一天要出来讲话,号召保卫法语。德国人坚决反对德英语言混杂,提倡在德国要讲德语。美国近年也颁布法律,坚决维护其强势英语的地位。在这场文化角逐中,中国既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和博大胸怀,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这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是祖宗留给我们的万世基业。

1.对“汉字及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方块文字字义多,是文字与艺术,象形与表意的绝妙结合体。

B英汉文字混杂,实际上是轻视民族文化和自信力缺失的表现。

C中国汉语言文字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流传最广的文字。

D五千年文明史证明,我们用音译、意译、音译加意译等方式将外来文化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我们的母语文化中。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计算机输入法的研究开掘,加快了中国文化与世界融合的脚步。

B无论书面行文还是口头语言,甚至有的报纸也公开用汉英混杂的形式做标题,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已受到严重威胁。

C有人认为汉字难学是因为汉字不仅要表情达意、承载信息,还要注意书写艺术。

D眼下,社会对汉语轻视与麻木主要是由我们的文化传承者对西方语言的盲目崇拜,对民族文化的轻视,加之英语的强势入侵造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主要大国都在颁布法令维护本国语言。我国电视节目中如“NBA”“GDP”“WTO”等外语和缩略词将告别央视,这是广电总局坚决维护汉语言文字纯洁性的具体表现。

B目前,世界上输入电脑最快的文字是汉字。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联合国常用的6种文字中,汉字表意最简洁。

C文字之争是国家软实力之争,是话语权之争。我们既要敢于吸纳更多的外来语为我所用,同时也要坚决捍卫我们的汉语言文化传统。

D世界文化史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中,古代埃及人的圣书字和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先后消亡了,眼下就只剩下汉字了。因此,我们要保卫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或曰:自古忠孝难两全,百善孝为先。人之常情,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ēng,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B.原文“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B.“周门人方之游夏” “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先孝后忠,此所以官吏有良知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秋浦途中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           ”两句来反衬氓的不可捉摸。

2 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是“___     _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摆手先生

马瑞璇

二十年前,摆手先生和我是大学同班同学。帅气,诗人气质。

摆手先生酷爱文学,更酷爱写诗。看书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摆摆手.不抬头;写诗的时候有人和他说话,他更摆摆手,皱着眉。

同学们都知道他喜欢摆手,不喜欢说话,但是最初并没有想到叫他摆手先生。因为他另有一个绰号,叫“一首小诗”。平时独来独往,神叨叨的他,一遇集体活动却异常活跃。活跃的原因是他喜欢给大家朗诵他写的诗,“我给大家朗诵一首小诗。”他这样说。大家笑,他不笑。

我们那一轮在校生里,出现过一位容貌叫人看了吃惊的校花,是中文系陶教授的女儿。摆手先生和陶教授来往密切,用摆手先生的话叫做“切磋文学问题”。一次在教授家,他幸福地得到校花一个微笑的礼遇。从陶教授家回来,摆手先生给校花写情书。情书一改他诗人的风格,写得简短朴素:“今晚六点,我在你家楼下等你。若同意请赴约;若不同意,请背对窗外摆一摆手。”

事情的结果当然是校花继续做名花无主的校花,而摆手先生从此被大家改了绰号,“一首小诗”被“摆手先生”代替。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老师。

他当老师当得果然出色!

却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

一年前,摆手先生死了。

追悼会的前一晚,我陪他妻子住。夜半听见他妻子在另一个房间里嘤嘤地哭泣。我担心她的身体,想劝劝她。

眼前的情形把我牢牢地定在房门口。他的妻子跪坐在地上,面对死者遗像,一边哭一边揉搓着当天收到的丧葬费和旅游局的赔款。

“一起过日子这么多年,在外人眼里咱俩很不般配。可是,你对父母好,对孩子好,对我也好,对你的学生更好。”说到这里她颓然低下头,推开怀里的钱,伏在地上又抽咽起来。突然,她抬起头爬到遗像前,用手摸着死者的脸颊:“咱俩是天生的一对儿,咱俩的日子还得接着过啊!这个家,还是咱俩一起撑。啊?”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车祸发生的时候,他坐在车尾部,救援人员问他情况如何?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摆手作答。人家以为他没事,抢时间解救情势危急的人去了,因为在同一车里,还有老人和孩子。所有的人被解救后,再去救他的时候,他已经死在那里。身体完好,姿势端正。经检查,是严重颅内出血导致死亡。而且,死的人只有他一个,其余的人,只是伤势轻重不同罢了。

有人说,他摆手是在告诉别人他快不行了;有人说,他是用摆手示意救援人员先去救别人。无法解读他摆手的含义,便无法把他定性为舍己为人的英雄。他所在的学校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

追悼会在公墓举行。

我们班二十一人全体到场。他的同事除了还在医院的,其余都到场。人数最庞大的是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

发言最动情的是他的学生。学生说,他们的老师上课从来不看教案和教科书,一根粉笔,成就了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他们敬佩老师,教材烂熟于心,古今名著好诗好词烂熟于心。当讲到如下内容,新老学生,哭作一团:您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很多贫困同学在您那里长期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答疑,您为自己制定二十四小时开机制度。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您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您始终坚持站立讲课,我们说:“老师,您身体不好,坐下讲吧!”您微笑着,摆摆手……

(有删改)

[]这篇小说从画线句子开始,有如下另一个版本。(称为版本二,以上称版本一)

毕业的时候,他放弃留校的机会,也放弃进机关的机会,选择回家乡做一所镇级中学的语老师。不久,他娶了一位相貌平平的乡下女子。摆手先生很受学生欢迎,回乡探亲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有人夸奖他。他教材烂熟于心,有博览群书的底子,一根粉笔,成就一堂激情四射的语文课。节假日在家里设立答疑课堂,是他许多年养成的习惯。学生可以在他家里接受免费补习。为了方便给学生答疑,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保持二十四小时开机。遇到家境不好的学生他会说,先挂掉,我给你打过去。

摆手先生是在学生高考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南方旅游时发生的意外。

1.下列对这篇小说(版本一)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摆手先生喜欢文学,爱写诗,又喜欢向同学们朗诵他的小诗,同学们受不了他的神神叨叨,就揶揄地称他为“一首小诗”。

B.摆手先生爱慕校花,常以“切磋文学问题”为借口上校花家,结果遭校花拒绝,摆手先生心灰意冷,羞惭之下回乡任教。

C.小说通过对摆手先生妻子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和对相关部门不予确认丈夫舍己为人的不满。

D.摆手先生用摆手回答救援人员的询问,这一模糊的回答造成了人们不同的解读,影响了相关部门对他行为性质的评定。

E.小说分别从同学、妻子、学生的角度刻画摆手先生,多层次、多方位的表现了摆手先生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2.小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摆手先生的大学生活,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小说(版本一)中的摆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阅读版本二,比较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文本,试从语言、结构、叙述人称三个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依次填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竭尽所能给孩子__  的关爱,给他们洗衣、做饭,帮助他们清除前进道路上一切的障碍。

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名,周全的礼数和____的客套,自然算得上是礼仪之邦的“土特产”。

③24年前她送走的毕业生,今天对她____,有的还把她当成妈妈。

A.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    关怀备至    B.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C.关怀备至    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D.无所不至    无微不至    关怀备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科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教科书的内容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组成。

B“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第一回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后世每一个读者的诱惑。

C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代表着莎士比亚艺术的顶峰,其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复杂丰满、发人深思。

D“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思想感情,使诗歌在音律上和修辞上都到达美的效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面填入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_______________。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

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

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所有这一切都唤取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A.⑤①③②④⑥    B③②①④⑥⑤  C.③②④①⑤⑥      D⑤⑥③②①④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城市通过发布“雷人标语”来纠正城市不文明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文明的困境,是一种最无奈的做法。根除城市顽疾,关键在①           。而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②        ,需要长期循序渐进的宣传教育、公民自律和法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文明的、市民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唤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不妨多注重“标语文化”,将警示语过于严厉、刻板的面孔变一变,改用优美、温馨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许会③          。否则,事倍功半。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根据漫画《有手机之前和之后的生活》,按要求题。

满分5 manfen5.com

1.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并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第二幅漫画的内容

2.看了这幅漫画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让公交车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两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