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四川双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毫米~1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等特点。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的。由于其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因此,被军事专家誉为高技术战场上的"无形杀手"。

微波武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其特点是不需要传热过程,一下子就可让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烧毁材料。较低功率的轻型微波武器,主要作为电子对抗手段和"非杀伤武器"使用;而高能微波武器则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这主要是由隐形飞机自身的设计特点造成的。

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目的,需要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这样就必须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推力矢量系统等先进技术,才能解决飞机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操纵性等问题,因而比其它飞机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另外,为了改善全机的防探测效果,它们的结构和外表通常都要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以便大量吸收雷达波能,不使之反射回去,这是隐形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之一。但是,事物终究一分为二,有所长则必有所短,由于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能大量吸收雷达波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这就铸成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自招"杀身之祸"。当隐形飞机被微波武器发出的高能电磁波照射到时,机体会由于过量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高温,轻则因瞬间加热而失去控制,重则整架飞机都会被烧毁、熔化。

另外,微波武器不是采用"点"的攻击方式,而是强调"面"的攻击效果,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只要在一个区域内被罩住,都难逃"天罗地网"。

目前,国外微波武器已发展到实用阶段,如俄罗斯的电磁脉冲弹和英国的微波炸弹均能将大功率、不可见的电磁辐射短脉冲发送到较远距离上,用来破坏敌方的坦克、导弹、飞机以及通信和电子设备等。军事专家们预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磁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

1.下列对"微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包括电磁波、射频和电磁脉冲。

B.不管有没有空气,微波都能够直线传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C.微波能被飞机各个部件大量吸收,因而能够毁伤飞机。

D.微波这种波长很短的高频电磁波能快速传播、不受其他任何干扰。

2.下列对微波武器工作机理的有关方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微波武器能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B.微波武器能够使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

C.微波武器攻击和毁伤目标的手段,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

D.所有类型的微波武器都能迅速地、大规模地、毁灭性地破坏敌方设施,威力极强。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的目的,于是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难以机动灵活地避免微波武器的攻击。

B.目前大部分军事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通常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来大量吸收雷达波,同时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自招其祸。

C.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都逃不过微波武器的"天罗地网",无法发挥其特殊作用。

D.微波武器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且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伤人于无形,必将广泛取代常规武器。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范文正公文集》序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从旁,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尊之      师:师从、学习

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屠暴起刀劈狼首

B童子何用知 ②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C吾得为人 如是熟能御之

D公独不识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童年时进入乡校读书有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了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苏轼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庆历圣德诗》文中的语句。

B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等语句直接表现了苏轼对范仲淹景仰之情。

C苏轼一辈子没有见过范仲淹但范仲淹的次子、三子和四子托付苏轼为范公遗稿作序。苏轼接受他们的托付才写了这篇序文。

D这篇序言行文朴素如话家常叙写了苏轼童年时一些往事及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第Ⅰ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⑵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这是一首以“饯别”为主题的诗歌,你认为诗人在这离别酒宴上的心情如何?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回答。

2.人们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下为诗人饯行的呢?你认为诗歌里有关饯行环境的描写与诗人表达出来的主观情感和谐吗?简述你的理由。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从反面论证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与《荀子·劝学篇》指出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相近的。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追忆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11月1日凌晨,凄厉刺骨的雨夹雪笼罩京城。这是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有人说,这场不期而至的初雪,是为一位老者的逝去而下的。“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对官位和地位的不屑。“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这是钱学森对金钱与利益的鄙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拒绝的人不多,钱学森拒绝了很多虚名浮利,却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就在冬雪降临的前一天,这位98岁高龄的科学巨匠溘然离世,走完他辉煌的一生。据说他走得平和安静,一如他生前的低调内敛。

“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说这话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位美国海军次长。

1935年赴美留学的钱学森,36岁已成为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被视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与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而他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方阻挠甚至强行逮捕。此后,中国政府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才换回了钱学森。回国后,钱学森白手起家造导弹,从零开始教徒弟,在火箭导弹、控制科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航天技术、思维科学等方面做出卓越成就。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个“天性害羞、内向,才智过人,只想一辈子安分守己做研究的科学家”,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他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而说起来,钱家是依照“继承家学,永守箴规”八字论辈取名的,“学”是辈分,至于名字“森”,繁茂之意,并无特殊含义,最初曾用 “林”。不过,“学森”的谐音是“学深”,倒是体现了学问深远之意。而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也可谓深远。

钱学森出身书香门第。当代众多政治家和学者均出自这个家族,诸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复、钱穆等,家族的辉煌触动着钱学森。钱学森之父钱均夫既是一位爱国的革命人士,亦是新中国文史专家,他对钱学森要求极其严格。而钱学森的岳父蒋百里,更是著名军事教育家,与蔡锷、张孝准并称为“中国士官三杰”。钱学森与夫人蒋英长达一个甲子的婚恋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

钱家和蒋家乃世交。蒋百里有“五朵金花”,而钱均夫膝下只有独子钱学森,便恳求蒋家把蒋英过继给他们。蒋百里夫妇慨然答应,从此蒋英改名“钱学英”,并与奶妈一起住进了钱家。钱学森和“钱学英”还曾一起合唱《燕双飞》,博得两家的喝彩。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1947年,钱学森回国,深情打动蒋英,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结为连理,之后共赴美国。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钱学森生前也承认从妻子的艺术知识中他获得了很多科学研究的灵感。

从44岁回国到98岁去世,半个多世纪里,钱学森备受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尊崇:新中国成立早期周恩来亲自过问并引进这位“海归”;毛泽东邀请他参加生日宴会,并特意安排他坐到自己的身边;邓小平每每论及科学技术都不忘提及钱学森的名字;江泽民授予他的这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长“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胡锦涛亲自登门到家中给他拜年;温家宝更是像朋友串门一样连年去看望他,最后一次是在他去世前的86天。正是这样的尊重与关怀为这位科学巨匠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温家宝总理亲往探望钱学森时,长卧病榻的他最为关注的,是国家科技人才的后续培养。他曾六次饱含忧虑地向总理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位科学老人的赤诚相问,足以衍化成这个国家和民族绵长的思索。

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能做的,除了纪念钱学森先生,最好的缅怀方式莫过于给予后来者同样的眷顾。如今,世上已无钱学森。而下一个钱学森,尚不知在何处。

                                    (摘自《时代周报》有删改)

1.文章以“22年来最早的一场冬雪”开篇,有什么目的和作用?

2.题目所说“此生三事最关情”是指钱学森一生中的哪三件事?

3.文章说“一位科学家的成长,除了天赋与努力之外,还需要适宜的土壤和空气”,从文章看,除了天赋与努力还有哪些“土壤和空气”促进了钱学森的成长?

4.文中说“如今,钱学森三个字,几乎就是中国对科学家品质的诠释”,请结合文章分析钱学森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并阐发你从中得到的两点启示。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何弥合社会信任链条,是摆在微博面前的现实问题。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于是,在这个时期,社会化的手段就成为治理微博乱象的“次优选择”。

①从现实情况看,市场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②人们寄希望于制度建设的得力③可供选择的力量无外乎三种——政府、市场和社会④于是人们便将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会上,而政府理所当然成为了首选⑤然而,制度建设始终跑不过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飞速发展⑥呼吁加强法制和信息认证机制建设,完善微博的管理办法

A.④②⑥①③⑤ 

B.④②⑤⑥①③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①②④⑤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特别是科学技术和造船工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够使一个国家有能力建造航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B.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

C.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

D.对于“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我们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心刚昨晚代表影协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虽然年岁已大,但他气宇轩昂,吐字铿锵有力,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往昔岁月。

B.利比亚驻华大使馆门前的国旗已经改弦易辙,换成了反对派的国旗。穆萨迪把国旗降了下来,面对记者采访他激动地喊:“游戏结束了!”

C.除了每周精选的三场英超赛事直播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精彩的比赛点播,浓缩精华的比赛集锦、令人拍案叫绝的进球、让你捧腹不已的搞笑花絮。

D.在中国人的眼里,君子和小人是泾渭分明、判若云泥的两类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类道德文章之中。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在欣赏古代诗歌的诗情美时,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     。比如,我们读杜甫的《蜀相》时,除了对作品中所写诸葛亮的功绩有所了解外,还要对杜甫一生遭际、政治理想,以及杜甫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杜甫作此诗的用意。但是,     ,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所以,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也是十分重要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来到陌生的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行为,请根据要求续写句子。要求:语意合理连贯,符合语境。 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等。

来到陌生的贾府,林黛玉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被人耻笑;来到陌生的鲁镇,祥林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陌生的海域,桑地亚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作文

就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一样,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充满崎岖坎坷的。在面临困难挫折的时候,或许你坚持了,你奋斗了,但最后一无所获。或许你选择了放弃……

请以“人生需要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请补全题目,再写作。2.800字以上。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