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北石家庄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业(yì)     (gāo)  (chàng)   为虎作(chāng)

B.青(lài)   (sù)   永(juàn)   谈心(xī)

C.目(xuàn)  (jué)   (mòu)     风云(chà)

D.愿(sù)    骜(jié)  (ní)      犊情深(sh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激昂   衣襟   疾风劲草   步覆稳健

B.呕歌   沼泽   以逸待劳   举世瞩目

C.驾驭   缜密   磐竹难书    骇人听闻

D.淬火   荒谬   徇私枉法   色厉内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________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2)他是我的高中同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重感情,讲_______,对周围的人都很照顾。

(3)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________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A.盈利   意气   心志 

B.营利   意气   心志   

C.营利   义气   心智 

D.盈利   义气   心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今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端行为,抄袭、剽窃、造假蔚然成风,这与急功近利的不良环境是分不开的。

B.《人民日报》评论认为,日本排放核废水,不能独断专行,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切莫以邻为壑,对其他国家造成损害。

C.教育部决定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的消息传出,眼前升起的应该是一幅学人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的喜悦图景了吧?

D.他虽然有很高的天赋,但由于骄傲自满,不勤奋学习,写出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电子商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而且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B.由于她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C.昨天有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石家庄一中,对老师们和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采访。

D.《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是(   

①草原上大量的实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⑥⑤③④②

C.④②⑥①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既东          又欲其西封

B.燕使者咸阳宫     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C.良乃人,告沛公   以沛公言报项王

D.妇女无所         来告良引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              行李:出使的人

B.既,取道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C.关,毋内诸侯          距:离开

D.此亡秦王之         续:后继者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朝济夕设版焉      夜缒

B.父母宗族,皆戮没   何辞

C.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

D.公为我献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的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句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文: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B.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然而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见陵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背叛他。

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之所以派遣将领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进入和一些意外的变故。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对下列新闻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新闻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

B.“消息”这个词应用比较广泛。它指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的短篇新闻宣传文书。

C.通讯,是运用多种表达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D.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和文学性,对时效性并无要求。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B.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

C.《左传》据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D.《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并且在文学史上还有着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对于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按古代礼仪,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坐在西面为最尊,次为北面,再次为南面,地位最低的人坐在东面。

B.古人称呼有称字与称名的区分,尊唤卑可称名,自称一般也称名;卑呼尊要称字。项羽对刘邦自称“籍”,表明他地位卑下。

C.古乐调分为: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音。变徵声调悲凉,羽声比变徵音高,能表现激愤或高昂的情绪。

D.“箕踞”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鲰生”“竖子”都是骂人的话,“陛下”“殿下”则可以作为对皇帝、太子的尊称。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 ,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从百余骑项伯见项羽        因:因为

B.无有闭关事                    谢:道歉,谢罪

C.是日微哙入营谯项羽            让:责备

D.独与一宦者绝乎                顾:难道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B.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C.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D.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3.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在封地内行使统治权。后代封侯多无封地无食邑。

B.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C.古代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为“崩”。“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卒”则用作“死”的通称。

D.古代的君王、大臣或后妃死后,根据他们生平事迹、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就是谥号,例如“汉高祖”中的“高祖”。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2)《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3)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记念刘和珍君》)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现代文阅读

自秦淮河上寻桨声

龚文瑞

最早对秦淮河的认识,缘于杜牧的《泊秦淮》。在我的印象中,秦淮河与风月,与商女、人家、诗人是裹挟在一块的。

我想象的秦淮河,两岸的酒家肯定是要有的,软软的吴歌也肯定是要有的,即便是艳俗的女子也可以是有的,而每个酒家门前肯定也飘摇着一方旌旗或是几枚灯笼,打着诱人的“秦淮人家”字样,吸引着天下来客;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上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项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是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粼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船窗里有三两个知己男女,或抚琴或轻歌,或饮酒或品茗,或叙情或抒怀,尽说些风花雪月的事。如果是冬天则要有一炉暖炭煮着黄酒,如果是夏天则要有一把娟丝的扇摇着凉风,如果是春天就遐想“无风自婀娜”的王献之诗中的桃叶姑娘,如果是秋天就戏说来江南贡院考试的才子唐伯虎的风流韵事……

后来,我读大学时,读到了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秦淮河有了新的感悟。这时的秦淮河,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古韵,但仍有商女的歌声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朱、俞是性情中人,更是道德中人,显然不适应这种缺乏情韵的歌声,他们宁愿在灯与月交融的秦淮河静静的一隅“静听那汩——汩的桨声”……于是,秦淮河的风月在我心中演变成了“汩——汩的桨声”。

2005年大雪的一天,我走近秦淮河。时值寒冬,却人流如织。秦淮河窄窄的,不过百米,两岸灯火如炬,迷离闪烁,旧唐诗流淌的风韵有些变味儿,感觉上更似一位珠光宝气的女子。这热烈的场景令我一时竟不能适应。我心想:秦准河可以有商女有人家,但秦淮河不应该是如许艳俗的呀!

显然,我要失望了。把秦淮河定格于美好想象的诗歌与传说中,只会是如同朱自清一样的结局了——“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21世纪的市场经济,商业运作于古文化,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了无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这日,天寒地冻,我四处寻觅也没有寻觅到曾经载过朱、俞的那种带桨的“七板子”船,因此,我放弃了船游的想法,我预见上了船去必定也感受不到杜牧的诗韵,感受不到朱、俞笔下的那感动人心的“汩汩的桨声”。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厚重的,她沉淀了层层叠叠的历史,流逝了年年岁岁的时光,而且,还将继续把历史沉淀,把时光溶解,直到永远。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她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秦淮河始终是自然的,她为城市承载了过多的奢侈,包容了过多的繁华,可这奢侈与繁华是人类给予她的呀,应该返朴的是人类,是搅了秦淮河清韵的人类。历史一页一页翻过,世事变迁,世事缤纷,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对秦淮河有了这样的理解,我的心蓦地清明起来。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而在这心的静水中,一支灵魂之桨在游弋,发出“汩汩的桨声”……

(选自《散文刊》,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之前,对秦淮河的印象总的来说是美好的。

B.作者把见到的秦淮河比作珠光宝气的女子,能够看出作者对现实中的秦淮河是非常失望的。

C.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对现代人不爱惜人文环境、丢失古老文化的行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D.秦淮河中“汩汩的桨声”是作家心灵中的一支歌,怀念“桨声”就是怀念秦淮河的历史。

E.作者说走马观花的我们不必向秦淮河寻求什么,意在说现代人已不需要秦淮河的清韵。

2.作者在没有看到秦淮河前,对秦淮河构想了一幅怎样的优美图画,这有什么作用?

3.请写出文中划线部分所运用的两种修辞,并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4.第七段中说“身临繁华却心如静水”,这是一种人生处世的态度,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生观?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个对出它的下联。

(1)上联:扫千年旧习

(2)上联:祖国江山好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将从150分升至180分,英语则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提分英语降分”成为此番改革的焦点。这一举措提升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可以设想在高考指挥棒的调控下,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将有望缓解。

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选拔优等生的标准首先是数学,其次就是英语。中考中有个不成文规定,两个考生分数相同,数学分数高的优先,数学成绩也相同再看英语,反正没有语文的份儿。这种选拔的导向,造成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于语文课程的轻视,经常听说有孩子课外报班补数学、学英语,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点文学课。语文之所以被“边缘化”,说白了,是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种体现。

作为母语的语文遭此冷遇,后果其实很严重。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却连个小信息都写不好。许多所谓高材生虽然专业知识很精深,但由于人文基础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心灵的发育与完善,带来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所以,语文教育涉及对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是基础的基础,不容忽视。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请按照信息迁移的要求抄写下面这段话。

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八、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文。

走进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