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ī 梵语fàn 光纤qiān 峭楞楞léng 曲径通幽qŭ B.煤屑xiè 落蕊ruĭ 踮脚diàn 潭柘寺zhè 混混沌沌hùn C.形骸hái 船舷xián 挟持xié 潜意识qián 垂涎三尺xián D.顷刻qīng 种树zhǒng 勖勉xù 舞翩跹xiān 戛然而止jiá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笼罩 瞥见 迁徙 蔽帚自珍 直接了当 B.厮打 落寞 绿洲 文过饰非 急不暇择 C.弦律 枕藉 洞箫 大笔如椽 揠苗助长 D.遨翔 驰骋 颓废 没精打采 涸泽之鲋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B.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知秋,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C.这种车因为是用人来拉的,一个坐在上面神情悠然,而另一个却在下面气喘如牛地狂奔,社会的等级、人间的不平在这一上一下一坐一跑中,显得格外分明,也因此历来做这人力车的文章也就不绝如缕。 D.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政府该做些什么?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开始公布PM2.5指数的实时监测数据,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去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中央电视台主办“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球上线新闻发布会”,于伦敦时间10 月21日如期举行。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的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
|
5.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①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要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②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③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④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⑤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⑥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⑥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③④⑥ D.⑥③⑤①④②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字而幼孩,岁而鸡豚(养育,抚养)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停止)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深厚)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勉励) B.自余为僇人,居是州(通“戮”,刑罚)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缓缓行走的样子)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酌(拨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有趣) C.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从前)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比喻) 卒踬仆不能起(倒下)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用尽)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儆戒)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货物)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接近)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交往)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治愈)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挡)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几次) B.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怨恨) 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用尽)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常常) C.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从前)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冒着) 吾恂恂而起(小心的样子)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待) D.是岁十月之望(农历十五) 以待子不时之须(通“需”,需要)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危险的)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任)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实在)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发生,引起) 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望)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C.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羡慕)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劝人饮酒)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盘绕)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坐) D.知不可乎骤得(马上得到)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垫着)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已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驼业种树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⑤掠予舟而西也 ⑥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⑦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⑧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⑨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 B.①⑦/②③/④⑤⑥/⑧/⑨ C.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 D.①⑦/②③⑨/④⑤/⑥/⑧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②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④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⑤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⑥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⑦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⑧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⑨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④/②③⑤/⑦⑧/⑥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C.①④⑨/②③/⑤⑥/⑦⑧ D.①④⑨/②③⑤/⑥/⑦⑧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B.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牛皋,字伯远,汝州鲁山人。初为射士,金人入侵,皋聚众与战,屡胜,西道总管翟兴表补保义郎。杜充留守东京,皋讨剧贼杨进于鲁山,三战三捷,贼党奔溃。金人再攻京西,皋十余战皆捷。京城留守上官悟辟为同统制兼京西南路提点刑狱。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又与孛堇战鲁山邓家桥,败之。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迁安州观察使,寻除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知蔡州。会岳飞制置江西、湖北,将由襄、汉规中原,命皋隶飞军。飞喜甚,即辟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寻改神武后军中部统领。伪齐使李成合金人入寇,破襄阳六郡。敌将王嵩在随州,飞遣皋行,裹三日粮。粮未尽,城已拔,执嵩斩之,得卒五千,遂复随州。金人攻淮西,飞遣皋渡江,自提兵与皋会。时伪齐驱甲骑五千薄.庐州,皋遥谓金将日:“牛皋在此,尔辈胡为见犯?”众皆愕然,不战而溃。飞谓皋日:“必追之,去而复来,无益也。”皋追击三十余里,金人相践及杀死者相半,斩其副都统及千户五人,百户数十人,军声大振。从平杨么,破之。么技穷,举钟子仪投于水,继乃自仆。皋投水擒么,飞斩首函送都督行府。金人渝盟,飞命皋出师战汴、许间,以功最,除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成德军承宣使,枢密行府以皋兼提举一行事务。 绍兴十七年上巳日,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皋遇毒,亟归,语所亲日:“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明日卒。或言秦桧使师中毒皋云。初,桧主和,未几,金渝盟入侵,帝手札赐飞从便措置。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又遣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未几,皋及傅选捷于京西,捷于黄河上。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术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选自《宋史•牛皋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在此,尔辈胡为见犯 见:偏指一方,“我”。 B.将由襄、汉规中原 规:规划,划分。 C.时伪齐驱甲骑五千薄庐州 薄:靠近。 D.飞乃命皋及王贵等经略东西京、汝、蔡诸郡 经略:治理。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伪齐乞师于金人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B.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C.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D.伪齐乞师于金入寇/皋设伏/要地自屯丹霞/以待敌兵悉众来/伏发/俘其酋豪郑务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皋善于作战,官职不断升迁。起初是射士,与杨进、孛堇、王嵩、杨么等交战,均取得大败敌军的战果,因功勋卓著多次提升。 B.牛皋被岳飞看重,委以重任。刚进入岳家军便被授予唐、邓、襄、郢州安抚使;之后在与敌人的交锋中,不负岳飞之望,大显身手。 C.牛皋一生力主抗金,至死不渝。绍兴十七年,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将,秦桧指使田师中给牛皋下毒,牛皋临死时仍然不忘国事。 D.牛皋威震金兵,敌人闻风丧胆。伪齐派五千骑兵逼近庐州之时,牛皋受岳飞之命出兵,牛皋远远望着金军大喊,敌军不战而退。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人攻江西者,自荆门北归,皋潜军于宝丰之宋村,击败之。 (2)皋年六十一,官至侍从,幸不啻足。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
15.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绘了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也有同样的意韵。 (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表达出他个人生死观的句子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困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 (5)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6)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
1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万里长城一红柳(梁衡)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夕阳西下,一抹红霞为烽火台、戍楼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苍凉。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一棵红柳树。 那天,我沿着长城一线走到犁辕山头,一抬眼就被这棵红柳惊呆了。心中暗叫:好一个树神。红柳是生长在沙漠或贫瘠土地上一种灌木。极耐干旱、风沙、盐碱。因为生在严酷的环境下。大部分枝条只有筷子粗细,披散着身子,匍匐在烈日黄沙中。为减少水分的流失,它的叶子极小,如不注意你都看不到它的叶片。这红柳自己活得艰苦却不忘舍身济世。它的枝叶煮水可治小儿麻疹,它的枝条鲜红艳丽,韧性极好,是农民编筐、编篱笆墙的好材料,但它最大的用途是防风固沙。红柳与沙棘、柠条、骆驼刺等,都是黄土地上矮小无名的植物,最不求闻达,耐得寂寞,许多人都叫不出它名字。但是眼前的这棵红柳却长成了一株高大的乔木,挺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道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聚。我知道这是烈日、严霜、风沙、干旱九蒸九晒,千难万磨的结果。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灿若朝霞。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而奇怪的是,这庙门上还挂着一块牌子:长城保护站。 站长姓刘。我问保护站怎么会设在这里?他说:这是佛缘。说是保护站,其实是几个志愿者自发成立的团体。老刘当过兵,他总说军队是长城,退下来后就回到了长城脚下。看着这些残破的戍楼土墙,心里说不清是什么味道,就想保护长城。他每次走到这里,就在这棵红柳树下歇歇脚,四周少林无树,就只有这一点绿色。放眼望去,茫茫高原,沟壑纵横,万里长城奔来眼底。他稍一闭眼,就听到马嘶镝鸣,隐隐杀声。可再一睁眼,只有残破的城墙和这株与他相依为命的红柳。一开始为了巡视方便,他就借住在寺里。后来身边慢慢聚集了五六个志愿者,就挂起了牌子。 保护站已成立五六年,慢慢地与寺庙成为一体。连僧带俗共十来个人,同一个院子,同一个伙房,同一本经济账。志愿者多为居士,所许的大愿便是护城修城;僧人都爱树,禅修的方式就是栽树护树。早晚寺庙里做功课时,志愿者也到佛堂里听一会儿诵经之声,静一静心;而功课之余,僧人们也会到寺下的坡上种地、浇树、巡察长城。不管是保护站还是寺上都没有专门经费。他们自食其力,自筹经费维持生活并做善事。几年来老刘他们在这儿打了一眼井,栽了三百亩的树,为站里盖了几间房。他还率领他的“僧俗大军”走遍沿长城的村子,收回了一万多块散落在民间的长城砖,在文物局指导下修复了一个长城古戍楼。 正说着,人们回来了,几个僧人穿着青布僧袍,志愿者中有农妇、老人、学生,还有临时加入的游客,手里都拿着锄头、镰刀、修树剪子,一个孩子快乐地举着一个大南瓜。大山深处,长城脚下,黄土高原上的一所小寺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奇怪的人,过着这样有趣的生活。山外的世界,正城市拥堵、食品污染、种族战争等等,这里却静如桃源,如在秦汉。只有长城、古寺、志愿者和一棵红柳。 采访完我要下山,老刘送我到寺门口。香客走了,志愿者晚上回城去住,归鸟在寺庙上空盘旋着。晚风掠过大殿屋脊的琉璃瓦。吹出轻轻的哨音,夕阳又给长城染上一圈金色的轮廓。我问老刘:“这么多年,你一个人守着长城,守着寺庙,是不是有点孤寂?”他回头看了一眼红柳,说:“有柳将军陪伴,不孤单,胆子也壮。”这时夕阳已经给红柳树镀上一层厚重的古铜色,一树紫花更加鲜艳。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写长城的气势浩大、雄壮苍凉,主要是为了表达了对长城的歌颂和赞芙,奠定文章悲壮的基调。 B.首段末引出红柳树,第二段便谈红柳树;第二段末尾引出长城保护站,第三段便谈长城保护站,上下段之间衔接自然紧密。 C.作者对古寺旁的红柳的描写鲜明形象,缘于作者抓住了这棵红柳的特点,并且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突出特点。 D.作者既对站长老刘给予了重点介绍,又对长城保护站其他志愿者及僧人的活动进行了描写,这是使用了点面结合手法。 E.作者描写古寺旁高大的红柳树,是为了塑造站长老刘的形象,可以说,老刘就是长城保护站众多志愿者中高大的红柳树。 2.文中的红柳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分析。 3.作者在第二段写了被犁辕山头的一棵红柳所惊呆后,便插叙了一段关于普通红柳的文字,接着再对眼前的红柳进行描写。这里的插叙有什么好处? 4.综合全篇,探究本文以“万里长城一红柳”为题的用意。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 请以“为青春着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或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