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年牡丹江第一高级中学高一12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现代文阅读

礼的毁灭、改良与重生

在远古时代,基本不能理解一切带有灾害性质自然现象的人,相信在天地之间,除了有超越自然的神掌管着世间万物与人之命运,还有形形色色的鬼在作祟。而没有任何超自然能力的人,只能以虔诚的态度,用各种形式向神鬼跪拜敬礼,祈求祥福。所以在远古时代,人们“行礼”的对象主要为神鬼,并在长期持续的祭拜活动中,将各种程序与形式逐渐完善与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在私有制与阶级、国家等制度出现之后,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人类文明开始出现,礼仪也随之从原始性的敬神仪式,发展至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诸位神明变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则取而代之,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也正是在这个社会阶段,古代华夏族以丰富的礼仪文化成为“礼仪之邦”,并有“夏礼、殷礼、周礼”三代之礼。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由周公主持定下的《周礼》更是成为中国最早和最为重要的礼仪论著。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礼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主要作用变为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周礼》、《仪礼》和《礼记》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礼制经典,从唐朝开始即被定为科举考试的基本科目,位列九经中的三篇。宋朝之后,朱熹将解说《周礼》与《仪礼》的《礼记》重新编撰,并将其列为儒家五经之一,进入科举考试科目。封建时代的礼更像是一门“人治之法”,能够通过礼稳固世袭的阶级结构,在保证整个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之礼是建立在君权和父权的基础之上,那么西方封建社会之礼则建立在君权和神权的基础之上。而这两者也因为“君权神授”的观点有所关联。

在封建社会式微、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时,西方掀起文艺复兴运动,将在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以神为本”转换成“以人为本”。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以及贵族与仆役之间不相容亦不平等的“互相对立”的人际关系,在文艺复兴时代均被重新审视。贵族并不天生高人一等,仆役亦有权选择学习与实现阶级上升。属于封建社会的“阶级式礼仪标准”,被逐渐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充分继承了封建君主的“征服”美德——大批海外殖民地的开拓、与老钱阶级相对应的new money(暴发户)群体的出现,使得看似“人人平等、自我实现”的资产阶级式处世之礼有了变化:在英国与法国,出现了一批用钱买贵族名头的“伪雅族”,在美国,出现了用不同价钱隔离不同收入人群的商业形式。虽然一度只为特权阶层服务的奢侈品产业,在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行了大规模的阶层下放,但它也同时转换成为了“有钱才能买到”的新式礼仪准则:财富取代了阶层,成为新的“敬仰”对象。

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盛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阶段:消费主义社会。在这个神权不存在、阶级被消灭、人本主义盛行的阶段之中,无处不在的商品造就了以金钱为基准的新式社会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层,以及富人阶层。而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则让人们开始反思以金钱为本的社会体系之中,曾经被神权与阶级所压制的人权是否又陷入了对于人性新的压制怪圈:消费至上。

两次世界大战与战后时期,消费主义与反消费主义同时盛行,精英团体与嬉皮士团体相安无事。在经历无数次的社会与文化解构之后,需要正装出席的礼仪场合依然存在,只是“正装”的概念变得五花八门——你当然可以穿着三件套配双运动鞋,也可以套着华美长裙外搭一件朋克小皮衣。多形式的生存理念、多方式的生活选择,都被逐渐的尊重和扶持起来——在这个时代,礼所构建的基础并非社会付诸与人的一切名头与称号,而是人类彼此之间所天然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礼仪”的养成永远与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变迁有关。奴隶时代的敬神礼仪被封建时代毁灭,并建立一套以人之阶级为重心的礼仪系统。封建时代的等级礼仪被资产阶级毁灭,在保留王室的基础上进行了看似“人人平等”其实“尊重资本”的新式礼仪系统。两次世界大战又让人们全面反思资本对于人性的毁灭,重新建立一套以尊重他人为基础的礼仪(日常礼貌)系统。不同时代,“礼”所需要尊敬的对象、“礼”的概念的构成也有所不同。但它永远是人类的执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远古时代,人们只能以虔诚的态度,向神鬼敬礼,并将各种程式完善并固定下来,形成了最初的礼仪。

B私有制出现之后,礼也有所变化,诸神变成了精神寄托,奴隶主贵族成为具有绝对权威的“行礼对象”。

C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是因为中国有夏礼、殷礼、周礼,而且西周时代更是中国的“礼治”时代。

D西方封建社会的礼建立在君权和神权基础之上,但两者因“君权神授”而有所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礼”在奴隶社会是以阶级为基准的伦理道德观念,进入封建社会,它具有了严格的阶级属性,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B在文艺复兴时代,人们重新审视以出生定阶级,以阶级定行事标准的礼仪系统,礼仪标准也逐步转换成为“人人平等式礼仪标准”。

C进入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之后,财富成为新的“敬仰”对象。礼仪标准也随之变化,表现为“人人平等”原则的大规模下放。

D因经济危机与抢夺资源催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开始反思金钱对人性的压制,“消费至上”的衡量标准受到人们的质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能够使社会阶级结构变得十分稳固,保证社会稳定发展与交替的同时,能建立起为人处世的良性规范。

B在经历了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演变之后,人类彼此之间拥有的尊重、理解与相互独立成了“礼”构建的基础。

C“礼”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其特点分别为:“敬神”“以等级为重心”“尊重资本”以及“以尊重人为基础”。

D人类社会之中,“礼”永远是人类的执念,它的发展与演变基本上是与社会阶段的演进同步的。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

(2)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謇朝谇而夕替         幸可广问讯

B咥其笑矣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C士之耽兮                 还部白府君           忳郁邑余侘傺

D.契阔谈讌                  进不入以离尤兮      终老不复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苟余情其    自可断来     

B.家来贵门     后世人

C.留待作     采之欲     

D.得府君书      少无俗韵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选出“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 

B.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C渐见愁煎迫   时穷节乃见 

D.信而见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岂余心之可       惩:惩罚     ②便言多    令:美好

钱三百万         赍:赞助     ④大人故嫌迟    故:故意

⑤女也不爽           爽:过错     ⑥匪我      愆:改变

⑦何时可           掇:拾取     ⑧枉用相      存:问候

⑨余独好修以为常     修:长       会永无缘    渠:他

A.①②⑥⑩   B.②⑤⑧⑩   C.③⑤⑥⑦   D.①④⑦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汝岂得自由

B.可怜体无比               千万不复全

C.宁溘死以流亡           本自无教训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叶叶相交通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便可白公姥

B.否泰如天地                           昼夜勤作息

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其日牛马

D.我有亲父兄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手巾掩口啼

A.交广鲑珍  B.今我来思,雪霏霏

C.岂不    D.以此心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高余冠之岌岌兮   B.不吾知其亦已兮

C.渐见愁煎迫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划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步余马兰皋兮           ②仕宦台阁

B.求假暂归               ②于今无会

C.①君家妇难               ②阿母汝求

D.①我心伤悲,我知哀       ②曰归曰归,岁亦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是古代十二时辰之一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21时。

B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搭建的屋舍。亦作“庐墓”。

D“风骚”中的“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作品《楚辞》中的《离骚》篇。后来,“风骚”并称,泛指文学。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与“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秦时明月汉时关

C主人下马客在船

D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假期又一年。

③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①中秋②除夕③端午④元宵

B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

C①重阳②七夕③端午④元宵

D①重阳②除夕③元宵④中秋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古代诗歌阅读

镜湖女   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

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

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

2.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3.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

 

七、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                ,靡有朝矣。

(2)                  ,二三其德。

(3)桑之落矣,                

(4)__________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

(5)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7)《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8)《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八、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②虽然不少通信运营商信誓旦旦地保证,其营业点将确保通信业务中关键的私人信息不会被泄露,然而事实却是差强人意的。

③前天晚上地铁里遭遇拥挤,昨日“海上世界”也是人满为患,在回来的路上,走望海路堵车,由望海路拐向滨海路也堵车,拥挤不堪的道路让人心烦。

④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⑤活跃于北京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挂号的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医院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我国境外在逃人员潜逃方向呈现出的地域性特征,公安部“猎狐2015”行动办派出境外缉捕工作组,对潜逃印尼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展开集中缉捕行动。

B.由于杂光强烈的干扰,对测量设备敏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相对导航的可靠性均造成较大影响,给交会对接的可靠实施带来一定风险。

C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D.为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武昌南湖中学邀请了四个大学的热衷于饮茶文化的教师利用选修课时间为同学们传授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方面知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蝉亦是禅。

①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①④②⑥⑤   D.③④⑤⑥②①

 

九、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则思考的一群人!

 

十、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21.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来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师傅只是嚓、嚓几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后的三年里,师傅对我砍呀、凿呀、刻呀、磨呀,从未间断,我才成了今天的样子。既然出山前我们的历炼不同,今天的际遇又有什么不公平的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