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荨(xún)麻 褊狭(biǎn) 烘焙(bèi) 莺飞草长(zhǎnɡ) B. 褫夺(chǐ) 籼米 (xiān) 觊觎(jì) 以儆效尤(jǐnɡ) C. 处方(chǔ) 皈依(ɡuī) 芜杂(wú) 瑕瑜互见(xiàn) D. 囹圄(yǔ) 豆豉(chǐ) 摈弃(bìnɡ) 号呼靡及(mǐ)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俄美搏弈集中在东欧和波罗的海等与俄罗斯毗邻的地区,这是俄罗斯维护周边稳定、保持自身影响力的重要地区。 B. 毋用讳言,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一些产品的质量、工艺和设计水平等还存在差距。一些企业习惯于走捷径、赚快钱,粗制烂造、山寨抄袭并不鲜见。 C. 欧盟在一定程度上阻击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来英国所代表的、一度甚嚣尘上的“疑欧” “退欧”思潮,并抑制了在西班牙等重债国内普遍漫延的反紧缩民意。 D. 四川甘孜的稻田神峰,一个编织神话、激发人诗情画意的雪域圣地,其惊世骇俗的神韵让你不由得匍匐跪拜,将胸膛和大地贴近,让灵魂和天空相融。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失业率仍然很高,社会不公还在增多;在所谓的发展中国家,失业率的进展令人瞩目,与之相随的是贫困率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下降。 B. 轻断食只是要你回归 自然的饮食状态:每周 5 天正常饮食、2 天稍加控制。轻断食不止改变饮食习惯,还能改造你的心智, 终超越减肥,变成你的生活方式。 C. 我国之前仿拍国外外星人类型的影片基本属于鹦鹉学舌,缺乏创新,而《捉妖记》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是将本土元素和新电影技术成功融合的杰作。 D. “中医将亡于药!”此话虽有点危言耸听,但并非毫无根据。中药材讲究采摘时间和原产地,但很多种植者为多赚外快,完全不顾规律,甚至大用农药。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 B. 近期,一线城市的房价强劲回暖,购房者的纠结与焦虑,考验着宏观调控的定力。一些不切实际的行政干预,只会火上浇油,扭曲供需平衡,让房价更为畸形。 C.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 D. 尽管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但仍频频出现以民办初中为主的“小升初”赶考现象十分突出,使得原本正常的小升初变成了严峻的“小高考”。
|
5. 难度:中等 |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线处。(只填序号) 儒家认为,人的一生不只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的一生就是弘扬和实现仁义价值的过程,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生。 ②孟子提出,如果以肉体生命为人生的 高价值,那么人就会为了保全性命而无恶不作。 ③而且同时也是人生价值的开拓、追求和实现的过程。 ④由此,孔、孟提出仁义价值高于生命价值,当仁义与生命发生冲突时,人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⑤后代儒家都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基本观点
|
6. 难度:困难 | |
根据下面两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1)赠给语文老师:品明月 叙情怀 吟诗作赋 (2)羊年春联:春满神州舒画卷
|
7. 难度:困难 | |
欣赏王献忠的漫画《到“百度”里转了一圈》,根据要求答题。 (1)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5 个字) (2)从这幅漫画的特点出发,简要地对它进行评价。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先秦美学中,荀子美学不但和老庄美学很为不同,而且和孔孟美学也不同。与孔孟老庄美学相比,荀子美学有它的优越之处,但也有它的弱点。 荀子美学的最大优越之处,在于它不像孔孟老庄那样讳言人的功利欲望的满足,它直截了当地宣称 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把人的审美要求放到了完全现实感性的自然生命基础之上。虽然荀子不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就是美,但荀子所说的美决不排斥在符合礼义的前提之下的各种欲望的满足。如荀子所讲的诉之于耳目的种种美,就同统治阶级的“养目”、“养耳”、“养口”、“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分不开。此外,荀子所说的美同后期奴隶主企图“富有天下”的种种积极的努力和实际活动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一部《荀子》用大量的篇幅具体地讲了富国强兵之道,讲了统治者如何才能“富有天下”的种种办法和措施,无异于为后期奴隶主提供了一个富国强兵、王天下的百科指南。而荀子所说的美,离不开这些富国强兵、王天下的实际活动。在中国美学史上,荀子第一次强调了美同人的努力,同人征服外部世界的活动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美的产生和占有与人的活动分不开。如果说孔孟所说的美主要是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状态,老庄所说的美主要是超功利的精神自由境界,两者都基本上是内向的而非外向的,那么荀子却可以说是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虽然荀子也照样在讲个体人格在道德上的完善,并且也同样以此为美,但这并非荀子美学的主要特征。而且荀子讲人格修养处处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重视“积”,同孟子所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是大异其趣的。对荀子来说,美主要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而不是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存精神的崇高之中。即便是儒家强调的“乐”,在荀子这里,也主要不是同个体人格的完善相联系,而更着重于它的广泛的“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说,荀子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连荀子所写的《成相》和《赋》也都显示了这种特点。这应该说是荀子美学的又一贡献。因为美本来不应脱离人在外部世界的多样的活动,不应脱离人同外部世界多方面的关系,不应脱离世俗的各种各样的生活。 但是,正是在荀子美学表现其优越性的地方,又恰好存在着荀子美学不及孔孟老庄美学的特点。这弱点在于荀子美学忽视了美同个体人格精神的自由的关系,忽视了美的超功利的特征。在孔孟那里,个体人格的道德的完善,人的不可屈服的尊严,完全压倒了功利欲望的满足;在老庄那里,对精神的自由的追求更是把功利欲望的追求和得失的考虑看作是人的精神枷锁,而必须加以抛弃。虽然孔孟讳言利,老庄主张超功利,都有消极作用,但由于具有肯定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压倒的崇高价值这一方面,便刚好开启了通向审美的大门。荀子则不然,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如何把“欲”同“礼”统一起来,使欲望的满足不违背“礼”。所以,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同孔孟老庄相对要低一些,他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的把握也比孔孟老庄要差一些。 (节选自李泽厚《荀子美学与孔孟老庄美学的比较》) 1.下面对荀子美学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称美的要求是人的各种欲望当中的一种,但荀子认为自然欲望的满足都不是美。 B. 统治阶级的“养目”、“养耳”、“养口”、“养体”等等的生活享受,就是自然欲望的满足,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C. 美是在富国强兵、王天下这些实际活动中产生的,一旦不能建功立业,不能获得富贵尊荣,就无法获得美。 D. 美不是存在于个体人格内在精神的崇高之中,而是存在于建功立业、富贵尊荣的外向的活动中。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荀子》为后期奴隶主指出了富国强兵、王天下之道,把美的追求引向了外部世界,把美空前地世俗化了。 B. 荀子认为人格修养要重视实际的磨练,重视“行”、“积”,这同孟子倡导的“养吾浩然之气”的思想可以说异曲同工。 C. 孔孟主张超功利,老庄讳言利,虽都有消极作用,却都肯定了个体人格精神不为功利所压倒的崇高价值,这恰好打开了通向审美的大门。 D. 荀子所追求的美的境界比孔孟、老庄略低,对审美和艺术的特征把握也比他们略差,所以,他考虑的全部问题是统一“欲”和“礼”,使“欲”的满足不违“礼”。 3.相比于孔孟老庄美学,概括荀子美学的优越之处。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 ②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③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去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④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⑤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⑥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⑦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⑧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⑨“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⑩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⑾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⑿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⒀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⒁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振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⒂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⒃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⒄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⒅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⒆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⒇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 (节选自阿来《三只虫草》,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表现了桑吉怎样的心理? 2.赏析下面画线的句子。 ⑴ 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 ⑵ 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3.分析小说第⑩段的作用。 4.有人认为,描写云雀的文字是小说的赘笔。谈谈你的看法。 5.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旨。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父兆凤,诸生。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①,隐居翠微峰。是冬,筮离之乾,遂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年十一,补县学生。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皆躬耕自食,切劘②读书。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③,倒注不穷。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 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禧独忧之,移家山中。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其为文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年四十,乃出游。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批郤导窾,一言辄解其纷。或讶之,禧曰: “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因用以称僧人。②切劘(mó):切磋相正。③排奡(ào):刚劲有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史斩斩见识议 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 则益感激 感激:激动 C. 禧抚教安业之 抚:抚育 D. 有司催就道 就道:动身上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与兄际瑞、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 客亦知夫水与月者乎 B. 宽以接物 间以诗记所遭 C. 且谓寇远猝难及 犹且从师而问焉 D. 或处人骨肉间 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 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因此,他的文章多颂扬忠孝节烈之士,文风也凌厉雄健。 C. 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 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交游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遗民。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2)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踏莎行•山居 张 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①常与野人期,忘形②共说清闲话。 【注】①“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②忘形:指朋友相交,不拘行迹。语出《庄子·让王》:“养志者忘形。” 1.本词开篇两句有什么作用? 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山居生活描写角度的差异。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其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 1.这段话中“格物”“致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根据这段话,分析“格物”与“致知”的关系。
|
13.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 (1)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4)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__________________。(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休去倚危栏,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摸鱼儿》)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勇敢是一种基于自尊的意识而发展成的能力。 ——拿破仑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福楼拜 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风雨莫测,这些困境需要靠你的勇敢去战胜。或许你会觉得很艰难,但当经历艰难再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一直都掌握在你手中。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