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中学联盟]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

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 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直到汉 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硐才能封侯。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顧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 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 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为汸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在农村生产须有集散功能,因为农村工业产量不大,物品集散的机制可以形成全国性的经济网络。从汉武帝时代开始,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这使得中国经济被整合为一, 直到19世纪40年代海运通行以前,中国的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

再次是文化方面的整合。通过察举制度,各地精英都汇集到中央,而中央又有学校。 在汉成帝时,博士弟子约有3万人。在中国统一尚表完成时,有喳学者已经在做文上的整合,如吕不韦编《吕氏春秋》,淮南王刘安编《淮南子},董仲舒编《春秋繁露》,司马迁作整体历史的构建工作……这些成果共同构成了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

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三个层面兼括并至、无所不包的大系统才使得汉朝文化能够兼容并蓄,各地不同的人群愿意留在这个大系统中,也使得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以汉人自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多认同自己是汉人,汉朝将各种不同来源、不同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了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B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汉朝对中国的意义更是一个共有身份的认同,这是历史上其他朝代未能做到的。

C和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不同,中国人不分族群,而是以文化来定义。

D因为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所以“汉人”这种身份认同 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各地的精英都可以进入统治集团,政权不再是武装集团私有

B汉朝察举制度为政治统治集团打下了基础,同时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

C汉朝政府并没有主动整合全国的经济网络,但当时农村的物品集散机制却无意中织成了全国经济交换网。

D汉武帝时代形成的全国经济网络是国家得以统一的重要因素,直到19世纪40年代它才因海运通行被取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时实行严酷的税收政策,破坏了城市的工商业机制,逼迫民间的生产事业转人农村。

B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得中央能够汇集全国各地的精英,这在促迸中国文化整合方面功不可没。

C跨时代、跨地域的文化大格局的构成源于汉代很多学者的努力,如吕不韦、刘安、董仲舒、司马迁等人

D在政治、经济、文化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朝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同时也获得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认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后面小题

胡适:学术一代宗师

胡适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有很可观的成绩。他有5万多字的《水浒传》考证、后考,2万多字的《红楼梦》考证,2万多字的《西游记》考证,1万多字的《镜花缘》引证,还有洋洋洒洒《醒世姻缘》考证等等。胡适对旧小说的考证,主要兴趣放在版本、作者及小说演变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搜寻它们不同的版本,以便于校订出最好的本子来。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要找出著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传记资料来,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望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文集》397页)

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花费了大量精力去寻找版本,弄清了“水浒”由最初民间口头的小故事演变为章回体的大部小说的过程,曾经有过的各种版本和它的作者以及金圣叹对《水浒传》的删削和评点等各种情况。以《水浒传》为例,胡适向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范式。此后,他又运用这个范式对《西游记》《三侠五义》等进行了具体的考证。他的示范,为当时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真可以说是起到了“打开一条新道路”的作用。

对于《红楼梦》,胡适将之归为“创作小说”的一类,他对该书的考证独具慧眼,开创了一个“新红学”派。在胡适之前,有关《红楼梦》的研究,基本停留在附会猜测的阶段,有的说是清世祖与董鄂妃的故事,有的说是写纳兰性德的家事,更有的说《红楼梦》是政治小说,影射的是清朝统治。胡适考证《红楼梦》,指出他们走错了路,他从考证者的家世、身世入手,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胡适的这一研究成果,使红学走出了猜疑附会的索隐,进入以事实为依据的研究阶段。

胡适把民主主义思想引入古典小说研究领域,对旧小说的思想精华和糟粕进行了清理批判,其许多大胆的见解,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胡适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开创了这一学科的新局面。胡适在史料考证方面涉及面也较广,文章很多,其中,他耗费精力最多、成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勘《水经注》一案。

胡适重勘《水经注》一案是调查戴震(东原)注《水经》是否窃取了全祖望、赵一清的成果,为戴东原洗冤辩白。胡适人生十八年的时间里,不断地调查研究,寻找大量的材料,写了几十篇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以事实为准绳,为戴东原平反。认定戴东原没有看到赵的书,更没有看到全的书,无从抄袭;同时还指出,诬蔑戴东原抄袭,是思想史撬入学术史的结果,“因为戴东原是当时思想的一个叛徒,批评宋朝理学,批评程子、朱子”,故骂戴的人“动了正义的火气”(《胡适文集》178页)。

总之,胡适在“整理国故”方面,提出了许多大胆的见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成功地展示了解决具体学术课题的范例,因而胡适也就赢得了“一代宗师”的盛誉,在学术的发展方向是哪个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后来与胡适交谊至深的傅斯年,原是北大国文部的学生、黄侃的高足,受同宿舍同学顾颉刚的邀请,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原本对胡适相当轻蔑的傅斯年,听了几次课后,感到受益匪浅,于是转变立场,从“黄门侍郎”改从胡适的门下,成为学生中新潮人物的代表。傅斯年终身服膺于胡适的学术范式,他在担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着力倡导史料考证的研究,将之作为史学的正宗。

从整理国故中涌现的许多精英,都直接或间接受到胡适的影响,如红学专家俞平伯、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明史专家吴晗等,胡适的学术范式也由此得到大力的拓展和广泛的认同。                     (选自刘筱红著《胡适》,湖北教育出版社,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胡适(1891.12.17-1962.2.24),字适之。 安徽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红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诗文集》《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新版《辞海》)

②顾颉刚表示,他的全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

(《顾颉刚日记》,中华书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对古典小说的考证,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胡适把它的地位,最终提高到了与传统经学、史学平起平坐的同等位次。

B. 胡适将《水浒传》划为“历史小说”一类,将《红楼梦》归之为“创作小说”一类,说明不同类的小说研究方法应该有所不同。

C. 胡适非常重视史料考证,他就是据此开创了新的古典小说研究方法的。

D. 顾颉刚邀请傅斯年去听胡适中国古代哲学史课程,结果傅斯年改换门庭偷到胡适的门下,说明黄侃的学问存在问题。

E. 这篇传记语言通俗,虽然是记载传主进行古典小说、史料的考证,但表述时并不深奥难懂,所引用的胡适言论也直白平易。

2.概括胡适在古典小说研究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3.结合原文,谈谈胡适的治学方法与成就,它给你怎样的启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连姓也糟透了:涅维拉济莫夫①!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涅维拉济莫夫想。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济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 “告密怎么行!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1.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 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 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 “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E. 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2.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3.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1.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B.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C.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D. 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文中“嘉靖”也是年号纪年法,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B. “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C. 御史本为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任命官吏和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D. 古代授予官职的词有“征、辟、荐、除、授、赏”,提升官职的说法有“升、擢、拔、晋、加”,降低官职的说法有“谪、贬、放、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 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 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D. 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2)于是给事中罗大纮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潭州

【唐】李商隐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注】①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眼前景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

B. “湘泪浅深滋竹色”,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作者借此典故表达对爱情的忠贞。

C. “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

D.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呼风唤雨,所向无敌;东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

E. 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喜欢用典说事。本诗连用湘妃、屈原、陶侃、贾谊等四个历史人物,含蓄深致地表达了情感。典故的运用使诗歌产生了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到蜀中要塞剑阁崔嵬高峻,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险要地势。

(3)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五、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人自驾驶技术现在越发成熟,我们未来的城市会是天堂还是地狱呢?如果能未雨绸缪,危机会从“危险”转变成“机遇”。

②受环境污染、脑外伤、吸烟等因素影响,年轻人也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所以,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发现蛛丝马迹要义无反顾到医院就诊。

③以在线销售图书起家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占据了美国图书市场近半壁江山,正当人们期待其更加彻底地改写图书业商业规则的时候,实体书店却死灰复燃

④经纪公司和外包团队隐藏在戏台重重帷幕后紧锣密鼓,网络主播踩着精准的锣鼓点唱念做打,“网红经济”早已成为一场牵丝傀儡戏。

⑤在华盛顿担任首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坛上并不存在任何正式的党派,但政见分歧是政治的必然,掩耳盗铃并不能抹杀对党派归属的需求。

⑥迪士尼品牌最终是对美国梦想和美国价值的输出,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总体上与国际老牌巨头迪士尼、环球景城等很难琴瑟和鸣

A. ①②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国人重温传统。

B. 2016彩色跑悉尼站开跑,吸引了近千人参加,彩色跑也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5公里跑,是一项崇尚健康、快乐和彰显自我的跑步活动。

C. 公车改革的目的是更高效、科学地监控用车,政府机关向滴滴购买出行用车服务,旨在转变政府职能,以互联网方式管理政务的重要尝试。

D. 中国将进一步适应产业格局新变化,拓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增加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②③①⑤④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④②①⑤    D. ③①②⑤④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虽然“全面二孩”的时代来临,但年轻父母可以获得的抚育孩子的政策、时间、设施等要素却未见增加。由此可以预见,养育的责任几乎不可避免地____。这样,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的隔代抚养现象,未来也将越来越多。____,是因为它和养育质量密不可分。赞成的人认为,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带孩子补充了年轻父母养育时间的不足,对孩子成长有利。反对的人则认为,孩子交给老人带,和父母接触的时间就会减少,赞成父母和孩子之间隔阂;且老一辈的养育方式落后,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小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下图所示为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请仔细阅读,用简洁的文字解说教师的角色转变。70字左右。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位叫马丽的外地打工者在微博中写道:“离家的脚步越来越近,心里不由得一阵怅然。父母的衰老和孤独,让远行的脚步无法义无反顾。”2013年2月13日,春节长假结束,马丽收拾行囊又要出门时,妈妈远远地跑过来拥抱,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

当今中国,父辈对乡土的坚守和子女们匆匆的脚步,早已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期盼让我们心中酸痛,我们能停下匆匆的脚步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