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材料一 百度曾经发布了一个统计结果,叫《中国十大“吃货”省市排行榜》。榜单上的一些内容非常有趣,像北京网友最经常问的问题是“某某的皮能不能吃”;内蒙古网友最关心“蘑菇能吃吗”,宁夏网友最关心的竟然是“螃蟹能吃吗”。这个榜单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百度没做民意调查和饮食习惯的研究,而是从“百度知道”的7700万条和吃有关的问题里“挖掘”出来的。 这件事就反映了大数据的___甲_____。因为“百度知道”的数据维度很多,不光涉及食物的做法、吃法、成分、价格,还能收集一些隐含信息。比如提问者或回答者的个人信息,用的是手机还是电脑,用什么浏览器。这样,百度就可以得到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背景的人的饮食习惯。如果再结合每个人使用的手机或电脑的品牌和型号,分析他们的收入,百度甚至能分析出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这些隐形维度对于饮食习惯虽然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如果把原来看上去没关系的维度联系起来,经过挖掘、加工和整理,就能得出有意义的统计规律。 接下来我们看看大数据的时效性。它帮助我们做到了很多过去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以前没有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很多大城市虽然有交管中心,但它们收集的路况信息最快也要滞后20分钟。用户看到的,可能已经是半小时前的路况了,那这样的信息就没啥价值。但是,能定位的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可就不一样了。大部分用户开放了实时位置信息,做地图服务的公司,就能实时得到人员流动信息,并且根据流动速度和所在位置,区分步行的人群和汽车,然后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给用户带来便利。 光有大数据还不够,还得学会利用大数据。接下来给你讲个故事,看看美国警察是怎么用大数据思维,来打击毒品犯罪的。 毒品一直是美国社会的毒瘤。过去,美国警方缉毒的重点是切断南美洲的毒品供应。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样不行,因为有些能提炼毒品的植物,比如大麻,可以在家里种。有人就买下豪宅,外边的花园里种上鲜花,里边装上LED灯,种盆栽大麻。每年卖大麻的钱除了给豪宅分期付款,攒起来还够给第二座豪宅付首付。警察即使怀疑也不能轻易进去搜查。但是到了大数据时代,通过分析智能电表收集的用电量,就能抓住很多在家里种大麻的人。因为以前的老式电表只能记录每家每月的用电量,而智能电表可以记录用电模式。种大麻的房子用电模式跟普通住户不一样,只要把每家每户的用电模式,跟典型的居家用电模式进行比对,就能圈定一些犯罪嫌疑人。 这个案例体现了用大数据思维解决社会问题的亮点:首先用统计规律和个案对比,做到精准定位。然后在取证时利用相关性代替直接证据。最后,执法成本大幅下降。这都是大数据带给社会的便利。 1.我们从“百度知道”获得和吃有关的大数据中,不能挖掘出的信息是 A. 不同年龄的人的饮食习惯 B. 不同性格的人的饮食习惯 C. 不同性别的人的饮食习惯 D. 不同地域的人的饮食习惯 2.请依次在甲、乙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此段大数据的特征。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多维度 便利性 B. 有规律 时效性 C. 多维度 时效性 D. 有规律 便利性 3.下列条件不能成为交通部门获得城市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必备的是 A. 智能手机 B. 定位仪器 C. 地图服务公司 D. 实时定位系统 4.美国警察利用大数据思维分析了哪个关键数据破获了毒品案 A. 毒品交易 B. 豪宅分期付款 C. 用电量 D. 用电模式
|
2. 难度:简单 | |
材料二 伴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数字化,被记录,被跟踪,被传播,大量数据产生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大数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给予我们社会及个人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但同时其带来个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大数据这一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产生的,其数据采集手段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在上网过程中的每一次点击,录入行为都会在云端服务器上留下相应的记录,特别是在现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大发展的背景下,我们每时每刻都与网络连通,同时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被网络所记录,这些记录被储存就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从整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大数据的采集并没有经过用户许可而是私自的行为。很多用户并不希望自己行为所产生的数据被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但又无法阻止。因此,这种不经用户同意私自采集用户数据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往往把他们所采集的数据放到云端服务器上,并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保护。但同时由于基础设施的脆弱和加密措施的失效会产生新的风险。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要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管理,但云端服务器与互联网相连使得这种管理的难度加大,账户劫持、攻击、身份伪造、认证失效、密匙丢失等都可能威胁用户数据安全。近些年来,受到大数据经济利益的驱使,众多网络黑客对准了互联网运营服务商,使得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大量的数据被黑客通过技术手段窃取,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并且极大地威胁到了个人信息安全。 互联网运营服务商采集用户行为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因此基于对这些数据分析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侵犯用户的权益。近些年来,由于网购在我国的迅速崛起,用户通过网络购物成为新时尚也成为了众多人的选择。但同时由于网络购物涉及到的很多用户隐私信息,比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收货地址、联系电话,甚至用户购物的清单本身都被存储在电商云服务器中,因此电商成为大数据的最大储存者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电商通过对用户过往的消费记录以及有相似消费记录用户的交叉分析能够相对准确预测你的兴趣爱好,或者你下次准备购买的物品,从而把这些物品的广告推送到用户面前促成用户的购买,难怪有网友戏称“现在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电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大数据的使用为生活所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电商面前普通用户已经没有隐私。当用户希望保护自己的隐私,行使自己的隐私权时会发现这已经相当困难。 由于数字化信息低成本易复制的特点,导致大数据一旦产生很难通过单纯的删除操作彻底销毁,它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认为“数字技术已经让社会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则是完美的记忆”。当用户的行为被数字化并被存储,即便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承诺在某个特定的时段之后会对这些数据进行销毁,但实际是这种销毁是不彻底的,而且为满足协助执法等要求,各国法律通常会规定大数据保存的期限,并强制要求互联网运营服务商提供其所需要的数据,公权力与隐私权的冲突也威胁到个人信息的安全。 1.根据“材料二”推断,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下维护个人隐私安全”的措施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立法。 B. 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技术保护。 C. 及时消除网络购物的个人信息。 D. 及时处理好公权力与隐私权的冲突。 2.根据材料二,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美记忆”指的是什么? 3.请结合“材料二”,具体分析下面的链接材料如何威胁了个人的信息安全。 链接材料: 某比萨店的电话铃响了,客服人员拿起电话。 客服: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我为您服务? 顾客:你好,我想要一份⋯⋯ 客服:先生,烦请先把您的会员卡号告诉我。 顾客:16846146***。 客服:陈先生,您好! 您是住在泉州路一号12 楼120x 室,请问您想要点什么? 顾客:我想要一个海鲜比萨⋯⋯ 客服:陈先生,海鲜比萨不适合您。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您的医疗记录,你的血压和胆固醇都偏高。 顾客:那你们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客服:您可以试试我们的低脂健康比萨。 顾客:你怎么知道我会喜欢吃这种的? 客服:您上星期一在中央图书馆借了一本《低脂健康食谱》。 顾客:好。那我要一个家庭特大号比萨,要付多少钱? 客服:99 元,这个足够您一家六口吃了。但您母亲应该少吃, 她上个月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还处在恢复期。 顾客:那可以刷卡吗? 客服:陈先生,对不起。请您付现款,因为您的信用卡已经刷爆了,您现在还欠银行4807 元,而且还不包括房贷利息。 顾客:那我先去附近的提款机提款。 客服:陈先生,根据您的记录,您已经超过今日提款限额。 顾客:算了,你们直接把比萨送我家吧,家里有现金。你们多久会送到? 客服:大约30 分钟。如果您不想等,可以自己骑车来。 顾客:为什么? 客服:根据我们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行驶自动跟踪系统记录。您登记有一辆车号为SB -748 的摩托车,而目前您正在解放路东段华联商场右侧骑着这辆摩托车。 顾客当即晕倒⋯⋯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小题。 (一) 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取材于《汉书·董仲舒传》) (二)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取材于《说苑·反质》) (三) 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①,同舍赵孝孙仲修,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怿。赵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者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絺章缯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辍。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以学圣人。”某闻其言,顿若有悟。阮元曰:“学兼诵之、行之。”朱子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矣。”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所重者为“学”,公明宣三年不读书,所重者为“习”,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庶乎君子。 (取材于《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 【注释】①辟雍: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莫见其面 或:有时 B. 某意不怿 怿:高兴 C. 自无作辍 辍:停止 D. 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居参之门 恭俭而不懈惰 B. 宣说之 仲修勉之曰 C. 以何者为学 方可以学圣人 D. 某闻其言 其进自不能已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B. 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 宣(我)对这三个方面心悦诚服,却没有学成 C. 仲修中选而某被黜 仲修被选中而我被罢免 D. 非絺章缯句之谓 不是(学)所谓的辞藻华丽的文章 4.下面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为儒家经书,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 曾子,即曾参,曾皙之子,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 C. “宣和”为年号纪年,“庚子”和“辛丑”为干支纪年,“庚子”年与“辛丑”年前后相连。 D. 父“赵孝孙仲修”, 是“姓”“名”“字”的合并,与《游褒禅山记》中的“萧君珪君玉”同。 5.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6.三段材料对“学”的认识各有不同,董仲舒侧重学的方法,即学习要_____;后三者强调学的内容,其中,公明宣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曾参的“学”是_________,赵仲修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三倡导的学习观是什么?请联系当下现实谈谈这种学习观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悲陈陶【1】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2】回面向北【3】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1】陈陶,地名,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这里作战。【2】都人:长安的人民。【3】北:此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交代了战争的时间、地点、结局及参战者的身份,写出了战事的惨烈,呼应了题目的“悲”。 B. “野旷天清无战声”是说战罢以后,原野空旷,肃穆沉寂,渲染了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C. “群胡归来血洗箭”写出了将士们在叛军入侵时奋死抗敌的决心,显示了唐军将士们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D. 本诗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以诗存史,以诗证史”, 正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诗史”性。 2.诗歌的后四句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D.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周弼《夜深》) 3.屈原的《九歌·国殇》也是一首反映战争的诗歌,请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比较这首诗和《国殇》节选部分在情感上的不同点。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品读中国优秀诗文,其中不乏表现家国情怀的名篇。诸葛亮在国家倾覆之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写出了在国家处于危难关头时的担当意识与忠心赤胆;陆游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书愤》中②“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面,忆及当年宋人抗金的英雄事迹,让诗人依然怀有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③“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的手法,以眼前之水,写出了背井离乡的无尽悲苦,抒发了深沉的家国之悲。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向死而生 徐海蛟 ①1950 年9 月25 日,无锡。牙医协会成立大会的文艺演出正在进行。演出近尾声,一位身材消瘦高挑、戴着墨镜、拄着拐杖的盲人,上台了。他先用琵琶弹了一支旧曲,经话筒传播,琵琶的声音第一次在开放的广场上依然葆有了圆润和清晰。一曲结束,观众们开始喝彩,有人大声喊,“瞎子阿炳,你拉二胡啊!拉二胡吧。” ②是的,他怎么可以不拉二胡呢?二胡声响起,当然是《二泉映月》。从它第一声呜咽开始,喧嚣的人群就静下来了。 ③那些起先跑动的人,嗑瓜子的人,闲聊的人,打情骂俏的人,此刻都被琴声捉住了。琴声从阿炳的指尖出发,从阿炳消瘦而高大的身影出发,开始抵达喧嚣之上,尘埃之上,抵达每一只张开的耳朵,抵达各种各样的心思。琴声像月光和清泉,洗过伤口,平息浮躁。阿炳已经忘记了痛苦的、千疮百孔的肉身,他成了一把世事洞明的二胡。他的手指在琴弦上滑动,他拉动的已经不是这脆弱的弦了,他拉动的已经不是一把琴了,他拉动的是他坎坎坷坷的命。此刻,所有的炎凉和疼痛都像潮水一样退去,所有世俗的卑微和不堪也像潮水一样退去。只有琴声高过喧嚣,高过尘土,高过偏见和幽暗的命运。 ④阿炳原名华彦钧,他是一个私生子,四岁时,他的母亲终于忍受不了族人的道德唾弃撒手西去。华彦钧成了孤儿,被寄养在大婶家中。孩提时代,小彦钧就遍尝了世态炎凉。寄人篱下到八岁时,无锡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华清和来到华彦钧大伯家。他说要收华彦钧为徒。小彦钧的人生轨迹出现了一次改变。华清和精通各样乐器,他教小彦钧打鼓、弹琵琶、拉二胡。十二岁那年,华彦钧开始学吹笛子,华清和要小彦钧站在风口练习吹笛。冬天,风如刀割,小彦钧仍然站在风口,华清和还在他的笛尾挂上铁圈以增强孩子的腕力,后来又将铁圈换成了秤砣。残忍的训练,让原本就天赋非凡的华彦钧有了过人的技艺。 ⑤二十一岁那年,华清和突然去世了。华彦钧成了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当然,他还稚气,他的理想并非成为一个道长。他开始往热闹的红尘走去,仿佛要把少年时代寂静地洒落在幽暗道观里的时光都疯狂地补回来,他爱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他开始放开那寂然的胡琴,放开笛子,放开与尘世格格不入的琵琶。他沾染了所有纨绔子弟的恶习,赌博、吸食鸦片和嫖妓,他像失控的竹筏,放任自流。无度的挥霍让恶果即刻显现出来,三十四岁那年,他的两只眼睛都瞎了。那个俊逸的少年,那个自负的飞扬跋扈的少年从此死了。其实,三十四岁那一年,死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俊逸少年,还有那个叫华彦钧的人。他被赶出了道观,但他还需要活下去。现在他成了瞎子阿炳。 ⑥瞎子阿炳走上街头,背着琵琶、二胡、笛子、手鼓,在一个乡下的苦命女人牵引下走上街头。他们走向了市井最深的路口,走向了卖艺人最常出现的街头巷尾。每次拉琴的时候,阿炳总是把头微微仰起,仿佛那样他才能够到高出的天空,仿佛那样他能看得远些,再远些。吹拉弹唱,瞎子阿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还能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鸭猪狗的叫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他用说唱新闻这样的一种形式,清晰传达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他抨击权贵,讽刺奸商,他在别人的故事里吟唱着自己的寒凉。 ⑦双目失明后的阿炳行动不便,除了在街头巷尾卖艺,他很少走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一个地方例外,无锡西郊惠山山麓的锡惠公园。阿炳隔些时日就会去一趟那里,他是去看惠山泉。惠山泉相传为唐朝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共两池,上池圆,下池方,又称二泉。惠山泉周围是青山绿树,幽静宁和。这是阿炳的疗伤之地,亦是阿炳的悟道之地。 ⑧阿炳被牵引着,走两个多时辰,才能抵达惠山泉边。他什么都看不见,但他能听见泉水流动的声响。泉水的声响让一切都通透起来,仿佛他漆黑的双眼也能在水声的清洗下重新亮过来。坐在泉畔,阿炳仿佛能够看见少年时代自己看过的这两池泉水,他都能感觉到水从泉眼中涌出来的那种透明的生机。 ⑨他静默地坐在泉水畔,坚硬的心逐渐融化。那样的时刻他开始变得出奇地宁和,开始原谅荒唐的生活,开始原谅生命里粗砺的风沙,他觉得自己僵硬的身体慢慢地被自然的柔情填满,他又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人了,有尊严、有梦想、有柔软的希望。 ⑩有一支曲子就在那样的时刻,在他心里响起来。起初是悠远的,若有若无,后来逐渐清晰。几乎每一次,等他安静地坐到泉水边,这支曲子就会在他的心里响起,仿佛他们有着前世的约定。就在这自然之声的抚慰里,阿炳遇见了他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也遇见了阿炳。一支旷世的曲子,它的到来,肯定不是单向的,那是心和神的奇妙邂逅。阿炳在惠泉边望见了明亮的神,也望见了生命的向上的姿势。 往后,无锡的街头巷尾,人们经常能听到这支曲子。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杨荫浏无意间听到了这支曲子,他被《二泉映月》打动了,他当时正在收集民乐,他用国外进口的钢丝录音机录下这样好的民间音乐,阿炳仅有的几首曲子就是这样的机缘,通过录音,穿过最低的尘土,穿透苍茫的时光,最后被保存下来了。 牙医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出之后,阿炳肺病转重,1950 年冬天,阿炳的生命在严寒的角落里戛然而止。他终于摆脱了沉重而业已腐烂的形同骷髅的肉身,也摆脱了各样的羁绊,那些路旁的陷阱,转角的路障,那些生命里的泥沼和混沌。 他的灵魂进入了《二泉映月》,和曲子一起获得了永生。他在一首曲子里保持着自己的轻逸和安然,保持着作为人的尊严和神性。借助音乐的力量,阿炳最终打败了那个浮夸的华彦钧,也打败了泥沙俱下的时间。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世事洞明:对于人世间的各种事情,都看得透彻明白。 B. 纨绔子弟:富贵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C. 飞扬跋扈:指蛮横无理,性情暴躁。 D. 泥沙俱下:好的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写人们呼喊阿炳拉二胡,写喧嚣的人群安静下来,都是为了从侧面突出《二泉映月》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B. “华彦钧”和“阿炳”两个名字,一个是本名,庄重雅正;一个是艺名,通俗质朴。它们对应着阿炳不同的人生经历。 C.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寄寓着作者对华彦钧走入红尘、陷入花天酒地生活的一种遗憾与叹惋。 D. 如果没有残酷疾病的摧折打磨,阿炳就不会创造出绝世名曲《二泉映月》,可以说阿炳的成就完全归功于苦难。 3.阿炳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重要的转变? 4.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阿炳仅有的几首曲子就是这样的机缘,通过录音,穿过最低的尘土,穿透苍茫的时光,最后被保存下来了。 5.你怎么理解题目“向死而生”的含义?
|
6. 难度:中等 | |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学校要求阅读六部文学名著:《红楼梦》《边城》《呐喊》《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1)苦难在狰狞中也显示着生机,战胜苦难后才能柳暗花明别开生面。阿炳战胜了艰难的生活,创作了《二泉映月》。这类事迹,在上面文学名著的创作中也有很多。请你选取一例,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所体现的精神或追求。 (2)古人主张青年人“见贤思齐”。以上文学名著中哪一个人物是你学习的榜样,请写一段话,表达你对这个人物的敬仰之情。 (3)请从以上文学名著中选一名少年形象,用生动的文字为其作肖像描写。
|
7. 难度:中等 | |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以“信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社会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哪些因素对当下社会的“文化缺失”影响比较大?有人认为房子、车子、票子让人无暇顾及自己的“文化生活”;有人认为“文化”都被“娱乐化”了;也有人认为家庭、学校教育过于功利…… 关于“文化缺失”,你有哪些思考?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题目自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