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谣的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至人类文化的早期阶段,如宋王灼所言“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之所起也”。关于歌谣的起源,清人刘毓崧说“风雅之述志,著于文字;而谣谚之迷志,发于语言。语言在文字之先,故点画不先于声音,简札不先于应对”。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考证歌谣的发生、发展史,因为,歌谣的产生和发展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而且,在人类开始使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的时候,作为一种表达口头形式,歌谣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就已经相当完备了。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无疑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其中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歌谣,如抒情歌谣、仪式歌谣、故事歌谣、时政歌谣、史诗、风俗歌谣等,而且其艺术形式,无论是遣词造句,节奏韵律还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都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高度。

歌谣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朝历代对歌谣都非常重视,并将歌谣视为完善礼制,考察政治,体察民情,休养生息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更为突出的是,歌谣甚至从古代开始,就被默认为是君民上下沟通的渠道,正如《毛诗序》所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民众往往选择通过歌谣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愿,而不必担心招致责罚。官方则可以通过采集歌谣“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因此,古代歌谣首先便被赋予了“言情达意”的功能。

从《虞书》的“诗言志”到《礼记》的“志之所至,诗亦至焉”,再到《诗大序》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人的歌谣观。实际上“诗言志”的歌谣观一直贯穿于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所谓“千古诗教之源,未有先于言志者矣”。直到清代末年,清人刘毓崧在《古谣谚·序》依然强调说:“诚以言为心声,而谣谚皆天簌自鸣,直抒己志,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可以达下情而宣上德,其关系寄托,与风雅表里相符。”尽管后世采诗观风的制度不再,但是,在仁人志士的眼中,歌谣始终具有“达下情而宣上德”的功能。

另外,歌谣还常被看做是政治的风向标,因此,人们往往仅从歌谣就可以为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或某一特定的朝代书写政治,做出评价,如《宋书·乐志》所载:“黄帝、帝尧之世,王化下洽,民乐无事,故因击壤之欢、庆云之瑞,民因以作哥(歌)”。宋陈旸也说:“一物不得其乐未足以为乐之至,一人不得其和未足以为和之至。舜之治功大成而以乐形容之,百兽至于率舞,则无一物之不得其乐者矣。”在古人看来,政治的成功必然反映在其歌谣之中;反之,政治的失败,也可以透过歌谣见其端倪。陈旸曾对历代歌谣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声音之道,常与政相为流通,故政治而俗康,则其歌和以雅;政荒而下怨,则其歌哀以思。

(摘编自王娟《“歌”、“谣”、“诵”小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谣起源于人类文化早期阶段,其产生在语言产生之前,超出了人类文字历史的范畴,所以,其产生、发展史难以考证。

B. 《诗经》是中国古代歌谣的集大成者,在人类用文字记录历史和文化之初,其形式与内容就已经非常完备了。

C. 在古代,歌谣是传达民情的渠道,通过征集歌谣观察风俗、了解政治得失、自我修正,是历朝利用歌谣的重要方式。

D. 古代民众借助歌谣抒发情感、反映社会问题、点评时政得失,传达到官府,一般情况下不会因此触犯官府而获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言志”,在圣人贤士看来,歌谣“言情达意”“达下情宜上德”的功能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历史。

B. 歌谣对于政治的评价,发自于民众内心,未经加工,能真实可信地反映民意,历代对歌谣的重视程度几无不同。

C. 文中举《宋书》中“黄帝、帝尧”时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歌谣在评价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

D. 歌谣与产生它的时代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一个时代治理的好坏,多多少少总会在歌谣中显出苗头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歌谣起源于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早期的歌谣全靠口耳相传,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歌谣,艺术手法已极为纯熟。

B. 歌谣既是民众委婉劝谏统治者的手段,统治者也借之教化百姓,歌谣在统治者与百姓之间起到了沟通桥梁的作用。

C. 先秦采诗观风的传统,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对民间歌谣的重视,说明他们意识到了歌谣在社会和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D. 从歌谣可以察知世事人心,歌谣哀怨愤怒则百姓困苦,歌谣安乐平和则百姓安康,统治者都会以歌谣为戒。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导演杨洁去世,留下《西游记》经典在人间

据全国多家媒体报道: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于4月15日去世,随后,六小龄童通过微博确认了这一消息。

为拍摄《西游记》导演杨洁可谓是克服重重困难,冲出亚马逊。在技术和经费都比较匮乏的上世界80年代,要拍摄一部魔幻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天方夜谭。杨洁导演明知要将名著翻拍为雅俗共赏的电视剧这项任务非常艰巨,在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依然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克服了选景、选角、做特效、找资金等诸多难题,可谓是历经拍摄路上的“八十一难”,用尽洪荒之力终将古典巨著经典呈现。

86版《西游记》在全国人民心中已经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经典,也是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无论哪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对其情节甚至细节倒背如流。所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以至于6年拍摄《西游记》称霸荧屏30年是最好的回报。迄今为止86版《西游记》已在电视上播放过两千多次,是每年寒暑假电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86版《西游记》创下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纪录,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

当有人问:为什么《西游记》能火30年呢?她一针见血地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杨导的丈夫是该剧的摄像师,两个人一起在外地拍摄《西游记》长达6年,家中幼女都无法照顾。可谓是拍摄《西游记》,一家人在做贡献。就像导演杨洁所言:我们是用汗水去弥补这种缺憾,用生命来作赌注啊!

导演杨洁去世的消息发布后,不仅仅《西游记》师徒四人发文悼念恩师,许多名家、网友也纷纷发文悼念这位了不起导演。江苏卫视春晚总导演张炀在朋友圈感怀道,“如果没有她,我们童年将失去多少乐趣!童年的缔造者啊!一部电视剧影响多少人,值得敬重的导演!”王宝强(演员):86版西游记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经典,感谢您带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斯人已逝,经典永存。望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斯人已逝,经典永存。望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摘编自《黄河时评》

材料二:

评论:为什么都说86版《西游记》颜值高?

最近有好事者把《西游记》里面所有有名有姓、没名没姓的女妖精、女菩萨都扒了个遍,从“主力”女妖怪白骨精到只出场十几分钟的杏仙,从李玲玉的玉兔精到左大玢的观音菩萨,再到盘丝洞的群妖蜘蛛精……配上当年剧照,实在赏心悦目。网友感慨:这种水准,不知把眼下多少神剧甩在身后!    

为什么当年剧组缺钱少人,化妆技术、特效技术都还那么原始,拍出来的剧颜值却那么高?现在不差钱、不差技术的神剧反而颜值低?这不科学呀!差距在哪儿呢?

央视当年将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杨洁导演的《西游记》是第一个上映的,接着是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这两部上世纪80年代拍摄的电视剧都堪称经典。现在读到那些揭秘当年拍摄内幕的相关报道,感觉非常有意思。当年的电视剧制作流程和节奏,放到今天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比如《红楼梦》,顾问团名单列出来豪华到惊人: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吴世昌、周汝昌……都是空前绝后的大师。导演开拍之前,自个先读了一年书,研究一年红学。到了为《红楼梦》选角,也不是一开始就定好谁演谁,而是大致分一个类,比如小姐、媳妇、婆子、丫鬟,所有符合标准,所有被选中的演员们,要集中到一起学习培训上好一段时间,既让那些十八九岁的少男少女们模拟大观园里的情景,又便于导演组观察谁最适合哪一个角色——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水磨工夫,现在哪里可能做得到呢!这样筛选出来的演员,气质、举止才可能跟角色最为贴近。《西游记》也是一样,就连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如此走心,也难怪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对女儿国国王和御弟哥哥的未了情缘念念不忘。

所以,所谓的颜值高,换句话说,是演员与角色融为一体,背后是制作精良的剧本、细细磨出来的台词、老老实实跑遍全国名山大川取景、每一个细节都要死磕的导演组。

摘编自《新闻晨报》

材料三:

众说名著《西游记》

①《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密麻麻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法国大百科全书》

②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信、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吴承恩本善于滑稽,他讲妖怪地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鲁迅

③《西游记》其想像新奇,上天下地,出神入化,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人物的性格也极为鲜明,而且读者面最宽,老少咸宜,此书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北大教授 白化文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杨洁导演历时六年拍摄的《西游记》,克服了资金、技术等方面的诸多难题,称霸荧屏30年,成为每年寒暑假电视重播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

B. 《西游记》成功的原因既有与角色融为一体的演员、制作精良的剧本、细细磨出来的台词,也有精选的取景场地和要求严格的导演组。

C. 《西游记》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很细致,就连片头曲、插曲、歌词都写得很走心,所以大家都对女儿国国王和御弟哥哥的爱情念念不忘。

D. 从材料三看,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催人奋进、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经典之作。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直接提到了86版电视剧《西游记》拍摄的过程。

B. 与86版的《西游记》和《红楼梦》相比,今天的电视剧粗制滥造的太多,无法创造经典。

C. 材料二启示我们,86版的《西游记》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里面的颜值高,能吸粉。

D. 《西游记》展示的是虚幻的神魔世界,却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妖怪的喜怒哀乐都比较近于人情。

E. 以杨洁为代表的老一代艺术家对艺术的付出与执着精神和对细节的打磨使得当下的很多影视作品相形见绌。

3.结合三则材料分析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为什么能够成为经典?她的成功对于当下的影视界有何启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雪

除夕夜,雪还在下着,对面的山已经成了刚出笼的白面馒头,被蔼蔼的暮色笼罩着。“咔嚓”一声, 一棵枝桠在雪的重压之下,带着雪沫扑簌簌地落了下来。然后就是静寂,无边无际的静寂。

一个亮着晕黄的灯光的草屋下,几个孩子倦倦地偎在炭烧火桶边,旁边一只烧煤的炉子,放着 一只铝锅,里面“突突”地冒着热气,孩子们眼巴巴的望着。

屋外传来“咯吱咯吱”的响声,老大飞快地拉开木门,门像老牛般哼唧着,光亮随着门的开启逐渐 拉宽,像面镜子躺在雪地里,她喊道:“妈!”

母亲挑着两担雪,拖着一地水迹走了进来,老二老三也都一起站到了地上,眼巴巴地看着母亲。

母亲摘下头上的围巾,脸颊冻得通红,说:“以为有最后一班公交,没想到今天三十,中午就没了──”母亲一早就出门卖菜了。

拨开筐子里的积雪,母亲扒拉出三棵大白菜,老二失望的眼神垂了下来,老三委屈地瘪嘴,眼圈泛红,老大瞪了他们一眼,就去拎起炉上的锅灌水。

母亲剥去了身上的军大衣,那还是父亲留下的,抻了抻衣袖,看着这三个瘦骨伶仃的儿女,眨眨眼说:“今天过年我们吃元宝吧。”

“元宝?”几乎是异口同声,目光也聚光灯般投向了母亲,老三吧嗒着满嘴的口水。

母亲点头,指挥道:“老大,你把这几棵白菜洗洗!”

“老二,去把床下的粉丝拿出来!”

老三才五岁,睁着透亮的黑眼珠注视着母亲,母亲说:“你给我准备一瓢水。”

母亲舀了几碗白面在盆里,吩咐道:“加水!”

老三两只手颤巍巍地端着水瓢,滴了两滴,“不够!”母亲说。又加了一点,母亲直接从老三手里 夺过水瓢,“哗”的一声,水冲到面里,隐了身,母亲操手搓揉了起来,面团像雪球一般滚大,圆滚滚 的像个白胖子,母亲安慰般拍打着面团。

洗净的白菜从热水里捞起,切碎,放到摊开的纱布里拧干,粉丝同样烫软,一起切碎,放在一 个盆子里搅拌,加盐,又一通拌着,白菜也慢慢泛着喜色。

母亲把擀面杖直接压在了面团上,横一道竖一道,胖子被压扁,抻长。直到一张大面皮摊在桌 上,又找来一个罐头瓶子,压在面皮上,一个圆形的面皮就出来了。

“饺子!”老二惊呼道,自从父亲去世后,就一直没有包过饺子,父亲擀面皮是掐一小块面剂,擀 面杖搓动两下,一块面皮就飞了出来。不像母亲这样费劲。

饺子七零八落地散在桌上,像一群咧嘴的大肚汉。母亲对老二说:“去烧水吧!”老三在一旁不安 分地用手揉揉捏捏,被母亲拍落了,老三噘着嘴,老大在一旁安静地包着饺子。

当水汽弥漫着整个屋子,一只只水饺“扑通通”地跳下水,沉到锅底,母亲掂着锅铲说:“你们三 个把对联贴上!”

等三个孩子回到了屋里,三碗热气腾腾的水饺就端到了桌上。母亲颇为神秘地说:“这里面有惊 喜,你们谁吃到了,谁明年就有好运哟!”

老二咬了一口,惊叫道:“我吃到了!”就吐出一枚硬币,摊开手掌,熠熠生辉。

老三有些着急,吞了几口溜光水滑的饺子,停了下来,翻着白眼看着老二,母亲吃了一个饺子,鼓励说:“三子,吃啊!”

老三眉头锁住,又解开,叫道:“我也吃到了!”从嘴里就吐出了硬币,在手里扬了扬,那样子比吃了开心果还兴奋。

老大看着母亲,说:“我吃撑了!”就把碗里两个饺子拨到了母亲的碗里,赶紧把碗抽走。母亲牙齿“咯噔”了一声,蹙眉,老三叫道:“妈也吃到了!”

老二拍着巴掌说:“大姐,就你没有吃到了!”

老大鼓起嘴咽着一口,瞪大眼说:“不好,我吞到肚子里了!”

欢乐的笑声爆起,冲破除夕夜白雪皑皑的屋顶张扬开来。母亲转头望向墙上丈夫的照片,嘴咧开,眼圈却已经红了……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6 年 12 期)

1.下列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除夕夜的雪景,突出了过年的热闹和草屋 环境的寂静,同时也为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

B. 第三段划线句子属于细节描写,既生动地展现了那开门后光线由窄到宽的变化过程,同时“门 像老牛般哼唧着”,也暗示了这个家庭生活的窘迫。

C. 小说通过穿“父亲”留下的军大衣、“父亲”去世后没包过饺子、墙上挂“父亲”的照片等细节,暗 示了“父亲”去世给这个家庭造成的穷困和不幸。

D. 小说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老三天真烂漫,老二鲁莽性 急,老大贴心懂事,个性鲜活,真切生动。

2.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孙(复姓)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籓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隋书 公孙景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B.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C.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D. 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魏晋时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后合称“孝廉”。

B. 周武帝:即北周第三个皇帝宇文邕,“武”是他的谥号,他的庙号为“高祖”,也称“高祖武皇帝”。

C. 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与之相类似的还有致仕、请辞、告老、请归、乞归。

D. 便道之官:被封官或受命后,不必入朝谢恩,直接赴任的官员。此处便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景茂博览群书,颇有能名。他从小好学,广泛涉猎经史。在北魏时期,被举为孝廉,射策甲科,升任太常博士,对宗庙礼仪多有增加或减少,当时的人称他为“书库”,有能干的名声。

B. 公孙景茂治州有方,德化大行。任息州刺史时,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当时正值平定陈的战役,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煮稀饭熬药剂救济遭受战乱的灾民,数以千计的灾民得以救活。

C. 公孙景茂修身洁已、声绩显著。他七十七岁时,拜见皇上,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皇上赐给他物品三百段,并下诏褒扬他。他因为疾病征召入朝,等到病愈,又请求还乡,不被允许。

D. 公孙景茂一生为官,皆有德政。他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

(2)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五、其六)岑参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其五)一诗先写两军对垒的形势,次写蕃军的遍地哭声,最后交代战斗情形,诗人按照实况的顺序安排,突出了戍边战士的昂扬斗志,骁勇善战。

B. 从“暮雨旌旗湿未干”一句,可知战事告捷有赖雨夜偷袭的成功。“满谷连山遍哭声”则是夜袭时的实况;蕃兵从睡梦中惊起,已是杀声震天,战场一片哭声。

C. “万箭千万一夜杀”,句中连用万、千、一三个数目字,深刻地描写了战争的激烈和厮杀的残酷无情。“一夜”可见战斗持续时间长是一场恶战;但就整个战役而言又可谓速决。

D. 两首诗都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诗意明朗,节奏明快,突出战斗的紧张气氛,而“蕃军遥见汉家营”一首最具个性特色,是边塞诗中少有的慓悍之作。

E. 两首诗都突出了战争的情形,“暮雨旌旗湿未干”与“平明流血浸空城”,都以“湿”的场面,显示出战事刚刚结束,杀气尚未全消。

2.这两首诗都描写战争,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一句演化而来。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处峰回路转,一道道瀑布飞挂在眼前,翻滚着白色的浪花,飞溅着似玉如银的水珠气势雄浑而磅礴,令人流连忘返。

②随着文字我们恍若回到了古战场,将士们奋勇杀敌血流如注甚至掉臂不顾,惨烈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

③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认为,很多国家对有效解决腐败问题一筹莫展,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巨大成绩,“让世界为之惊叹”。

④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贵”。

⑤据新闻报道,在某些乡镇,冒充军人诈骗已经蔚然成风,因此地方公安局于日前开展了专项行动,对一些诈骗犯发出了通缉令。

⑥张召忠身上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比如拥有军人身份却时常一副“没正形”的样子,年过半百却像小孩子那般无拘无束、胸无城府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①④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

B. 应届毕业生出现第一份工作“闪辞”固然情有可原,但它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的缺点则需要应届毕业生克服。

C. “醉驾不再一律入刑”最近引发争议。有网友担忧法律松动之后,酒驾、醉驾行为会反弹,尤其是一些权贵群体酒驾会更容易“法内开恩”。

D. 对于摩拜单车充值车费最低为10元的设置,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强制推行“最低消费”的极其不合理的行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生肖鸡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呢?                ;           ,     

①民间更是将鸡视为吉祥物

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壮能斗,是武德

③鸡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十位,地支为酉

④古人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

⑤说它可以吃掉各种毒虫,为人类除害

⑥敌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呼唤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A. ④②⑥①⑤③    B. ③④②⑥①⑤    C. ③①⑤④② ⑥    D. ④⑥②③①⑤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炼、厚重;言简意少,  ①          。“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   ②         ,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  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中国房价走势变化的基本特点以及人均月收入与房价的关系,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