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在欧洲各国,小说固然也比诗畅销,但是没有在中国的这样大的悬殊,并且有时诗的畅销更甚于小说。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工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切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切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有删节) 1.下列有关“趣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读出故事中诗背后的趣味,感觉到其中的佳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 B. 读者如果最爱读的是描写的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那就说明他感受到了文学趣味。 C. 不爱好诗歌只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只能关注故事而不能读出其中诗的趣味。 D. 趣味很少生而就广博,需要培养,好比开疆辟土,要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2.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提倡青年读诗的目的就是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这样才能欣赏小说戏剧散文中故事以外的诗。 B. 真正的文学教育要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而培养文学趣味与读多少书没有关系。 C. 学文学的人如果缺乏比较资料和真切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那么他们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自己所偏嗜的作品。 D.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它能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所进益和收获,也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类文学的水平。 3.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是否喜欢诗是衡量他文学趣味高下的重要标志,这是由“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决定的。 B. 故事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枯树搭成的花架,不值得一读,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 C. 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的人,也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D. 文中举读《古舟子咏》一例,旨在说明领略诗歌的趣味,要一层一层地挖掘诗歌背后的意蕴,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变成为我所有的。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种瓜点豆 康志刚 他喜欢种扁豆。喜欢种,自然就喜欢吃。 那一年,他在城里安了家,然后就迫不及待地和凤霞在小院的南墙根下面种下几颗扁豆。每天下班,他和凤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南墙根,看它们是否发芽了,是否长高了。在他们期待的目光里,扁豆长高了,开花了。那一簇簇的扁豆花,像浮在院墙上一层紫红色霞霓。每到宁静的中午,总有几只蜜蜂或者细腰马蜂,嗡嗡地飞来采蜜。种扁豆与吃扁豆,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有天,突然传来消息:他们这里要拆迁了。 这是一大片平房区,位于县城的东南角上。他们家东面只隔三四家,是一块足有几百亩的菜地,一直延伸到东城墙边上。那一个个排列有序的菜畦里,种有菠菜、小白菜、韭菜、茴香、油菜等,让人赏心悦目。 那些天,吃过晚饭,胡同里的人都凑到胡同口。每个人都变成了演说家。还没说几句,在停顿的间歇就被另一个人抢去了,每个人都害怕被别人抢了风头。就那么一个话题,总也说不完,说不够。凤霞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和胡同里的人来往,这会儿也似换了个人,也抢别人的话头,说起来也不肯住嘴。 转眼就是清明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还种不种扁豆呢?这几乎是他和凤霞同时想到的一个问题,但又同时被否定了。嗨,说不定哪天就拆了呢。 从前凤霞下班回家,总是顺便在路边买一把菜。自打种上扁豆,凤霞时常两手空空回来。因为院里就有现成的呢,即便已经坐上锅了,也来得及呀,转身去摘一把即可。一顿饭,仿佛就因为有了那盘绿莹莹的扁豆,才变得生动起来了。 如今,他们满脑子都是拆迁,很少想到扁豆。即便想起来也不屑一顾:扁豆算什么呀,上不得台面的。但无论他们怎么急切,依然不见开发商的影子。他们哪沉得住气,就去打探。打探来的消息让他们惶恐而又不安:开发商已和菜农们签了协议,就快动工了。哎呀,怎么回事?莫非……他们不敢也不愿再往下想了。 果然,他们的担心很快得到证实。因为西面不远就是那座著名的寺院——临济寺,县里禁止在寺院四周盖高层建筑。还有,他们这里都是密密麻麻的住户,拆迁的代价要比征收那块菜地高出许多倍。你说开发商能不改变主意吗? 他们哪信?就差三四十米,有什么理由不一同开发呢?他和妻子这么认为,全胡同的人也这么认为。大家又聚在胡同口商量对策。大家依然抢着说,比从前还要急迫。从前那是因为激动,现在只剩愤怒了。商量的结果是推选代表去面见开发商,当然也有质问和算账的意思。 星期天上午,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他们见到了开发商老许。当弄明白来意,老许抖一抖手里的烟,叉开两腿哈哈地笑起来,一连问了他们好几个问题:“我是开发商,为挣钱不是搞慈善!让我开发你们,你们能保证让我赚到钱吗?你们敢给我担保吗?”……往回走着,老秦狠狠地往地上啐一口:哎,钻钱眼里了!他想附和一句,但心里像抽空了,哪还有一点底气。 尘埃落定后,一切又归于沉寂。又到了清明节。阳光明丽,空气里飘满了草木复苏的气息。因为四周没有高楼,又远离闹市,这里的天空显得无比辽阔,深远,也更蓝。没有汽车的响声,更没有人声的喧闹,安静得只有风声,鸟声,还有鸡鸣,狗吠,好一个清幽的世界。 这天,两人下班回来,发现车筐都是空的,都忘记买菜了。中午吃什么呢?如果院里还种着扁豆,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呀。好在还不晚。还是在南墙根下的老地方,他俩又种了几棵扁豆。凤霞还种了几棵丝瓜,她说丝瓜和扁豆是姐弟俩。 于是每天下班回来,他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在墙根下面,看扁豆和丝瓜是否发芽了。春天的阳光是纯金做成的,暖烘烘的照在他们身上。凤霞见下的种子老没动静,有些担心。他笑她心太急了,才种上三天呀。 是种子就会发芽的,就会开花结果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绚烂如霞的扁豆花和一串串的扁豆。当然,还有垂下来的一条条长长的丝瓜。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对种扁豆进行了细致描绘,既突出了种扁豆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暗含了作者的人生价值观。 B. 小说中先写扁豆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后来又写“他”和妻子对扁豆的不屑一顾,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他和老秦一同去和开发商理论,开发商的一连串问题却弄得他们哑口无言,他想附和老秦的愤怒却无底气,可以看出“他”不善言辞。 D. 小说结尾意味深长,一句“是种子就会发芽的”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表明经过拆迁风波后的人们看到了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2.分析文中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有天,突然传来消息:他们这里要拆迁了”的作用。 3.有人认为小说标题应为“拆迁”,而不应为“种瓜点豆”,这种说法你同意吗?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誓攀九天绘彩虹 ——沈荣骏院士的航天人生 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的沈荣骏被选送到刚刚组建的“东风”发射基地。导弹是什么?没听过!导弹怎么发射?没见过!对导弹怎样实施测量控制?不知道!越是高深越要搞个水落石出,越是神秘越要刻苦钻研弄明白。时间不长,沈荣骏就独当一面,负责导弹试验基地所有测量点和发射设施天文坐标的测量工作。他根据自己在设计中反复比对演算的结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专家制定的导弹发射坐标系,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导弹发射高精度坐标系,为中国导弹发射测控事业开了好头。 1965年,沈荣骏受命独立编制导弹试验基地7年规划。他开创性地提出了航天测量控制系统整体构想。这在当时,不仅满足了近期航天任务的测控要求,而且为我国航天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70年代,沈荣骏主持拟制的《我国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首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中国航天测控网的基本构想。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航天测控网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航天测控的一网多用。80年代初,沈荣骏提议并主持建设的国际海事卫星北京跟踪测量站投入使用后,引起国际航天测控领域的极大关注,同时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1985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对外发射服务。” 沈荣骏立即把精力投入到外国卫星发射的组织实施中。作为分管领导,即刻与航天部刘纪原、孙家栋两位副部长一起开会研究。缜密制定了诸多方面的实施计划,通过各部门及参试人员的通力合作,1990年4月7日,美国制造的“亚太一号”卫星被精确送入预定轨道。随着国际卫星向大容量、长寿命发展的趋势,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和大型火箭发射场研制建设的工程提上了国防科工委的议事日程。在沈荣骏的直接参与领导下,仅仅用了18个月时间,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便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塔上。 国家批准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计划后,沈荣骏担任工程首任副总指挥,领导并组织指挥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20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飞船稳稳降落在祖国大地预定的位置。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首飞获得圆满成功。然而,飞船发射前长时间的巨大压力使沈荣骏身心疲惫,不仅体重下降了4公斤,颈椎压迫神经的老毛病也让他半身疼痛,连抬胳膊都显得很吃力,他离开了在任近15年的领导岗位。 沈荣骏虽然退居二线,但他不仅时刻关注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且潜心思考着更加前瞻性的问题。2007年1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成立,沈荣骏被任命为“名誉院长”。 2010年9月22日,由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两颗“浙大一号A”卫星升空,突破了航天器微小型化技术,并为低成本卫星的探索开创先河。 如今,步入人生80载的沈荣骏,依然频繁活动在航天事业发展战线上。在祖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未雨绸缪,在人生道路上续写着辉煌。 【相关链接】 ①沈荣骏,航天系统工程战略科学家,航天工程管理与测控技术专家。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工程顾问,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 ②沈荣骏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总装备部首届创新贡献特等奖、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突出贡献奖,200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12月3日至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在第八届技术创新与技术管理会议上指出,经过了60年的奋斗,我国航天事业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沈荣骏的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航天测控网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航天测控的一网多用。 B. 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承揽对外发射服务后,沈荣骏立即缜密制定了诸多方面的实施计划。 C. 由沈荣骏担任航空航天学院名誉院长的浙江大学,自主研制的“浙大一号A”卫星,突破了航天器微小型化技术。 D. 步入耄耋之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骏,虽已年老,但依然在人生道路上续写着辉煌,频繁活动在祖国的航天发展战线上。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我国航天测控网初步设想》首次全面、系统地描绘了中国航天测控网的基本构想,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B. 在较短时间内,新研制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在沈荣骏的指导下,就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发射塔上。 C. 越是高深,就越要搞个水落石出,越是神秘,就越要弄明白,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沈荣骏事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沈荣骏等人60年的艰苦奋斗,以及长期以来的自力更生、创新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E. 沈荣骏为载人航天工程倾尽心血,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身心疲惫,健康情况日益下降,不得已离开了在任近15年的领导岗位。 3.沈荣骏是一位勇于探索、志存高远的科学家。结合文本,分别找出一个能体现沈荣骏“勇于探索”和“志存高远”的具体事例。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 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 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家。 D.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 E. 全诗语言婉约绚丽,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5.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认为,世上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险要的地方,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3)《短歌行》一诗中,曹操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论是风雨如晦、不绝如缕的艰难时局,还是盛世初开的如歌岁月,历史一直都是令人警醒的镜子,都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②昆曲从韵学、文学、音乐、表演的角度来讲,是在儒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根脉与儒学休戚相关。 ③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 ④和谐的人际关系,卓越的工作业绩让他的职位顺利升迁,对此,他总是安之若素。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在飞机上,大家看到由三位中国乘客出手救治的外籍女子苏醒后,都拍手称快,用掌声向这三位中国乘客致敬。 A. 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③⑤⑥ D. ①④⑤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广安图书馆新馆引进先进的RFID图书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精确定位每一本图书的位置,而且还实现了查阅、借阅、办证、续借、还书都自助一体化的功能。 B. 英国101岁零7天的凡尔登从15000英尺的高空一跃而下的举动刷新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保持者是在2013年由101岁零3天的老人Armand Gendreau所创下的。 C. 20年前,广安市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极少数,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广安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左右。 D. 5月14日,四川大学正式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努力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高端智库平台。
|
8.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①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②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③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⑥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②③⑥④①
|
9. 难度:中等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所谓“字如其人”,写字既体现了一种精神状态, ① 。历史上多有依人品论书品的观点。汉人认为品评书法首先要品评一下书者。受人尊敬的王羲之、颜真卿都是正面色彩极强的形象,他们刚正阳光的人格魅力, ② 。而曾经当过贰臣的王铎和赵孟頫,则显然不能够如前者那样为所有书法爱好者所崇敬倾心。毋庸深究他们书艺的高低,单就人格的高下而言则强弱胜负已判矣。可见, ③ 。
|
10.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同学为备战高考而制定的高三语文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
11. 难度: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