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粗糙(cāo) 忖度(cǔn) 风驰电掣(chè) B.诤友(zhèng) 编纂(zuǎn) 东南坼(chè) C.戎马(róng) 流涕(tì) 草木菁华(jìng) D.戏谑(xuè) 惬意(qiè) 苦心孤诣(yì)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乾坤 恍悟 诸候 揭竿而起 B.洞庭 朝廷 风彩 消声匿迹 C.旋窝 参与 振动 攻城掠地 D.蝉联 轻浮 肤浅 绿草如茵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 闻:听说 B.吴楚东南坼 坼:整体 C.乾坤日夜浮 浮:漂浮 D.亲朋无一字 字:书信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B.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C.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D.熊咆龙吟殷岩泉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句话有语病,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育作用和认识作用都不是别人难以企及的。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
6.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 。 , 。 , , 。 ①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②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③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④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⑤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有关 ⑥历来为人称道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⑥⑤①③②④ D.⑥①②③④⑤
|
7. 难度:中等 | |
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至少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80字左右。 长江 月亮 虔诚 唐诗 传承 传统 瑰丽
|
8.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一诗中,形象刻画洞庭湖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的诗句是“ , ”。 (2)《登岳阳楼》一诗中,表现诗人到处流浪、没有朋友,只有孤舟相伴的诗句是“ , ”。 (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 , ”。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为咏洞庭湖的名句,其中“坼”和“浮”用得好,为什么? (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涕泪之中,饱含着诗人怎样丰富的情感?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 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②在扬州。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诗《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给杜甫,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代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请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 (2)清人黄生评此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曲江【注】二首(其二) 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奏章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倦 夜【注】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诗作于广德二年。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1)本诗是怎样以“倦夜”统摄全诗的?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不见①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知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②世人:统治集团中的人。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这首诗中,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杜甫对他有怎样的感情?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