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B.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C.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D.鸿燕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2.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江天一色无纤尘 纤:微细 B.愿逐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 C.昨夜闲潭梦落花 闲:安静 D.白云—片去悠悠 悠悠:遥远的样子
|
3. 难度:困难 | |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诗句中,在诵读时音节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C.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
5.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表现游子梦游故乡无着无落的离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
6. 难度:中等 | |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皓月当空、清辉泻地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热的乡思。
|
7. 难度:困难 | |
传统诗词中常见的花草意象有很多,请仿照示例,另外选择三个意象,并完成对选择意象的解读。 示例:兰,常用来代表脱俗高洁或孤芳自赏的气质。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春江花月夜》,完成问题。 (1)下列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三十六句,共换八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B.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C.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D.全诗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交融之物,诗情随着月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2)“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注」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药:芍药。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从侧面体现了王昌龄的清高。 B.颔联中的“犹为君”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有情,使环境于清幽静谧中增添了一份温馨。 C.第七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要辞去俗务、归隐山林的愿望,同时还暗含着对王昌龄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羡慕。 D.最后一句不仅通过鸾鹤纷飞再现了“西山”的美好景色,而且承接前一句,揭示了作者要“谢时去”的原因。 (2)请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归石湖 范成大[注]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 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呜蜩翠扫空。 [注]范成大,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今属江苏)人。淳熙年间,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政见不合,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颈联第一句写诗人信步行走在石湖畔,因为路是旧时认识的,所以不必担心走错,照应了诗题中的“初归”二字。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几次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地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2.诗的尾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原因和目的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高考必背古诗文72篇》期待拿高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因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