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
2. 难度:中等 | |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主要说明 A. 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C.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
3. 难度:简单 | |
一天不读书,自己知道;一月不读书,朋友知道;一年不读书,地球人都知道。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读书,主要是通过他的 A. 进修次数和考试成绩 B. 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C.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家庭出身和学历层次
|
4. 难度:中等 | |
文学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思想共鸣,是因为文学创作者能够运用文字对共通情感进行精准描述,这说明 ①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文学创作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文学是以文字为工具,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④文字的出现和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2017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开展多语教育,迈向可持续未来”。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能够提高对世界各种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主题的确定主要是基于: ①教育能够在传承中保护母语 ②多语教育能促进文化多样化 ③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不同的语言文化也具有共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6. 难度:中等 | |
旅行归来,很多人都会在自己的微信上介绍异国的风土人情,展示他乡的精神图片。由此可见 A.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B.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C. 外出旅游也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D. 文化交流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
7. 难度:中等 | |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 A. 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 庆祝民族节日 C. 民族的文化遗产 D. 民族的语言文字
|
8. 难度:中等 | |
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了110周年。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省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结晶之一。150多年来,其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以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C.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10. 难度:中等 | |
以手机等电子终端为载体的“碎片化阅读”被批评为“浅阅读”。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对于如何实现“碎片化阅读”由浅到深的转化,有学者提出可以顺应读者阅读方式的变化,将“浅阅读”和“深阅读”有机结合,以碎片化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传播方式决定阅读内容的性质和作用 ②阅读内容取舍受到文化传播载体的影响 ③文化传播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只有“深阅读”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始终是团圆、柔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向往。而在西方某些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月亮则带有情绪化、惩罚、冰冷等负面含义。不同的月亮意象体现出传统文化 A.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精神需求 B.有积极的内容也有消极的内容 C.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 D.能够连接与维系不同的民族
|
12. 难度:中等 | |
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 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C. 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延续 D. 传统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
13. 难度:中等 | |
近期,天津市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规” 微电影、光视频征集活动。重新解读、贱狗,家规家风的本质,适应了人们的欣赏和文化需求。用这些方式来演绎家规家风意味着 A. 传统文化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B.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D. 心传美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14. 难度:中等 |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告诉我们 A.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B. 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
15. 难度:中等 | |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要提升网络文化的品位,就必须 A. 重点生产经典的、传统的文化产品 B. 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 C. 让人民群众都参与文化产品的创作 D. 发展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
16. 难度:中等 | |
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休,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C.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D.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17. 难度:简单 | |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 正本清源 独树一帜 B.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C. 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 D. 各美其美 和而不同
|
18. 难度:中等 | |
当我们的商家在为情人节、圣诞节做做促销宣传时,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却被其他国家申报文化遗产;当我们习惯性的只在元宵节买汤圆、端午节买粽子、中秋节买月饼时,当我们把春节和“七天假”但同时,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却被忽视了。这启示我们,在吸收洋文华时,应当做到 A.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B. 全面学习,一切照搬 C. 继承传统,为我所用 D. 相互尊重,交流为主
|
19. 难度:中等 | |
在2017年央视《中国谜语大会》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猜灯谜来实现。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我们正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谜语等传统文化 ①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增强文化自信 ②需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营造环境氛围 ③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时代进步要求 ④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发展共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21. 难度:简单 | |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 A. 封闭性 B. 包容性 C. 依赖性 D. 功利性
|
22. 难度:简单 | |
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打造的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2017年12月在北京亮相。该节目展现了不同身份、不同命运的中国人的家庭故事,为中华家风代言。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央视推出这一节目意在 ①讲述文化故事,传递中华人文精神②发挥家风对人健康成长的决定作用 ③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④传递正能量引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
24. 难度:简单 | |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穷且益紧,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来看,这种精神属于 A. 爱国主义精神 B. 团结统一精神 C. 勤劳勇敢精神 D. 自强不息精神
|
25. 难度:中等 | |
2017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先辈的旗帜”,旨在帮助中小学生理解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教育引导学生结合实践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在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新长征中,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由此可见 ①长征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长征精神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长征精神凝聚着不屈的民族精神,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长征精神根源于先进文化,适应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26. 难度:中等 | |
2017年2月18日,央视一档原创大型文化情感类新节目《朗读者》开播,节目一播出便引来好评如潮。 材料一 《朗读者》通过嘉宾分享各自动人的真实情感,展现真实的人生故事,用精美文字、平实的情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价值,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通过以个人成长、情感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也参与到朗读者个人情感体验的完整构建过程,实现“共情”;通过创新形式把知识融入其中,用轻松的外在形式承载深沉的内在担当,给观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触动,绽放着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1)《朗读者》节目能够给观众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触动。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业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的韵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联盟(国际译联)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朋翻译一本,计划有生这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为什么可以互译共存。
|
27. 难度:中等 | |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对甲骨文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2017年11月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使甲骨文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对于更好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借鉴意义?
|
28. 难度:中等 | |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合作已经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凡事大家商量着来,保持开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与任何人对抗的原则。此次金转峰会,中国提出 “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让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团结合作、互利共赢的事业中来,尽显中华之大气与开放。此次金砖峰会中,中国创造性地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是开放包容理念的延续。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在此次峰会上展现“开放包容”理念的。
|
29. 难度:中等 | |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概,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表现出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更给我们留下了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 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继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