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肇庆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8周政治晚练(理科)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 唯物论    B. 唯心论    C. 二元论    D. 不可知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从哲学派别上来说,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主观能动性    B. 客观实在性    C. 主动反应性    D. 客观存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构成要素不包括

A. 地理环境    B. 人口因素    C. 生产方式    D. 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可知性    B. 主观性    C. 规律性    D. 物质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离开静止谈运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

C. 离开运动谈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D.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哲学上讲的静止是

A. 无条件的    B. 永恒的    C. 绝对的    D. 暂时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哪个是规律

A. 四季更替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万有引力    D.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表明

A. 自然界的是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    B. 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C.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主观的    D. 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也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这表明

A. 人的大脑是意识产生的根源    B.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C. 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为了完成“玉兔号”月球车探月的航天壮举,我国科学家做了长期、精心的准备,制订了周密的方案。这说明(  )

A. 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

B. 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依赖于物质

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这说明

A.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 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 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从哲学上说明了(  )

A.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 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④理生万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屠呦呦说,获诺奖是一个很大的荣誉,青蒿素研究成功是研究团队多年集体攻关的结果,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表明实践具有

A. 直接现实性    B. 社会历史性

C. 客观物质性    D. 主观能动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

A. 客观性    B. 无限性    C. 有用性    D. 反复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题文)列宁说,真理哪怕是向前迈出一小步都会变成谬误。这里体现的哲理是

A. 真理是偶然的    B. 真理等同于谬误

C. 真理是有条件的    D. 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回顾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到“又好又快”、“好字优先”,这表明认识运动是一种 

①直线式发展    ②圆圈式循环    ③螺旋式上升    ④波浪式前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①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它正确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它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④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静止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永恒的 

③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与一定阶段上根本性质未变    

④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题文)“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爱尔兰的这句谚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A. 物质决定意识

B. 认识有反复性

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 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C.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 真理和谬误是无法相互转换的

 

二、多选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黑格尔把哲学视为“傍晚起飞的猫头鹰”,马克思把哲学称为“高鸣报晓的雄鸡”。人们既需要“傍晚起飞的猫头鹰的敏锐审思,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的智慧引领。这是因为哲学有助于

A. 实现对旧事物的反思批判和全盘否定,不断推动社会变革

B. 预见发展方向,提出理想目标,引领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C. 指导人们的思想,并把思想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D. 满足人们对世界根本问题的追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A. 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 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 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

D.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思维与存在不可分,二者地位是同等的

C. 思维和存在都是变化发展的    D. 思维决定存在,存在依赖于思维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列宁说: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 认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经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表明

A.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B. 只要创造充分的条件就能改造规律

C.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 人既是规律的主人又是规律的奴隶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前进,就有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天。”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A. 只要敢想敢做,破除一切客观规律的制约,最终就能成功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C. 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我们要勇于实践

D.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