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数字时代”让过年多了一份穿越感,也有了更宽广的共享空间。打开老相册,在微信群回忆“小时候的年”,总能引起许多共鸣;回到老地方,在朋友圈晒出“各地的年俗大全”,总能激发更多欢乐。互联网为我们调制出别具一格的年味儿。这表明(   )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人们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享用文化 

④传统年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

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安徽各地纷纷举办红歌会,通过唱红歌弘扬了正气,凝聚了人心,激发了人们对党的热爱。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全家总动员》,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0年,由于气候异常,韩国冬白菜收成很不理想,价格不断上涨,引发了泡菜危机。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这反映了(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特有

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 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 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 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灿烂。被列为世界“四大圣人”之一的孔子的许多观点被西方世界称颂并吸收利用;《孙子兵法》也被日本人运用到商战中;阿拉伯数字已被全世界通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奥运圣火的传递,实质上就是不同文化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可以说,奥运圣火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引子――只有和平友好的交流,才能让世界真正大同。要实现这种大同世界的梦想,就应当立足于世界不同民族和种族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是因为(  )

A.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 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 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奥巴马获胜。奥巴马年轻有活力,又是黑白混血,代表了美国现在新的政治时尚和多元文化。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后在哈佛接受高等教育,所以他天然具有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成功运用了因特网,通过因特网把年轻人带动起来,对他赢得年轻人选票有好处。奥巴马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胜出,这对全世界的文化启示有(  )

①要认同美国文化,改造自己的民族文化  

②要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  

③只有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才有真正的民主  

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09 7 22 日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文件的出台,是对我国软实力经济的加速提升,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次重拳出击。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文化意义在于

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右图漫画中的和而不同告诉我们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应具有包容性,在文化交往中应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  

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教育的多样性时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强调的是

A. 比较各民言辞文化的优劣是尊重民族文化的前提

B. 只有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才能称誉世界

C.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 只有选出优秀文化,才能发展民族文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①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③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④是因为它是我国民族独有的财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文.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 只要学习文化知识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 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 我们应在主动感悟优秀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D. 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精神,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团结向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这说明 (   )

A.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 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  )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08324日,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在希腊雅典的古奥林匹亚遗址内点燃,在完成希腊境内的传递后飞抵北京,展开了2008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和谐之旅”,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世界,同时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也会遍布全球,向更多亲历火炬传递的人们展现中国发展中“和谐”、“共生”的理想。这说明 (   )

A. 各国的民族文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已趋于一致

B. 举办奥运会是中国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C.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D. 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可在实践中实现融合与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D.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提高我们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主要的是使我们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办事情就能成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A. 相互借鉴 加强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 和睦相处 文化渗透 提升文化软实力

C. 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坚守传统文化

D. 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都起积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微课是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于2011年正式提出来的。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兴起说明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网络技术下的新媒体己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新传媒的出现,标志着着旧传媒的消失

科技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体现了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民族虚无主义会迷失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传统意味“团聚”,始终让人向往和珍惜。中秋这一文化纽带让隔海相望的两岸同胞彼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血脉相连。这说明

①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一脉相承,永不改变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互称“先生”,尽管不同年代和时期,“先生”一词只带的对象不尽相同,但该词一直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尊称。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两岸文化血脉相连、同根同源

④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列女传》载“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之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地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家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的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请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5年重阳节,有媒体发出倡议,呼吁儿女陪父母一起过重阳。越来越多的人深深体会到“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父母,就多陪陪父母。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陪着爸妈过重阳”的理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材料: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