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

读下列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和山脉名称).
(2)图中A、B、C三列山脉中,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上的是______(填字母并写出山脉名称))
(3)图中A、B、C三列山脉中,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是:______(填字母代号和山脉名称)
(4)图中A山脉位于我国的______高原上.
(5)图中E省的简称______,该省储量最大的能源是______,该能源外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______
(6)图中D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游河段,中游流经______高原,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河床产生的影响是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是秦岭;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该省储量最大的能源是 煤炭,该能源外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 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中途流经 黄土高原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河床产生的影响是河道淤积并逐年抬高,成为“地上河”. 【解析】 读图可知, (1)图中A、B、C三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上的是 A阴山; (2)图中A、B、C三列山脉中,我国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上的是B 太行山; (3)图中A、B、C三列山脉中,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是:C 秦岭; (4)阴山山脉位于我国的 内蒙古高原上. (5)E是山西省,简称是晋,该省储量最大的能源是 煤炭,该能源外运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 (6)D是黄河,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河段,中途流经 黄土高原地形区,水土流失严重,对下游河床产生的影响是河道淤积并逐年抬高,成为“地上河”. 故答案为: (1)A 阴山;    (2)B 太行山;   (3)C 秦岭; (4)内蒙古;   (5)晋;  煤炭;  铁路; (6)上;  黄土;   河道淤积并逐年抬高,成为“地上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的总特征是______
(2)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台、______、桂、______
(3)图中线 II是我国地势第______阶梯与第______阶梯分界线.
(4)A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与南方地区相比B地区水土资源的配置状况是______
(5)利用图中信息,试简要分析C、D、E三地区成为水电站较集中区的主要原因: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读“中国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
(2)A 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_,河流是______,该线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有明显差异,南侧以______为主,北侧以______为主.
(3)B线的东南一侧受______影响明显,所以成为季风区.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A.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季节.
B.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________递减.
C.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__灾害.
(4)C线西北部的河流多为______,农业部门以______业为主,种植业为______农业.
(5)上地理课时,老师请同学们交流旅游体会.小华、小明、小丽、小玲分别谈了各自的最深感受.你能猜出他(她)们去了图中的哪个地方吗?请把图中正确的编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______
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______
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______
小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以下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可开发成梯田,种植粮食作物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地肥沃,是重要的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水热条件好,可一年三熟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查看答案
下列因素中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最大的是( )
A.劳动力数量
B.工业基础
C.科技力量
D.交通运输
查看答案
京广线和陇海线交汇处的铁路枢纽城市是( )
A.兰州
B.郑州
C.徐州
D.株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