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

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长江下游___________(城市)取长江水沿___________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

(3)中线方案利用汉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引水,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水入黄河,以解决__________地区的缺水问题。

(5)“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    )

A.青海             B.青岛

C.青藏地区         D.山东省

 

(1)跨流域调水 (2)扬州 京杭运河 (3)丹江口 长江 淮河 黄河 海河 北京 天津 (4)通天河 雅砻江 大渡河 西北 (5)B 【解析】 试题分析: (1)为了解决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正在修建的跨世纪工程是南水北调,该工程主要是把长江水系的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路径是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该路径由于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所以工程施工量小,大大节约了成本。 (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5)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引黄济青等工程,“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青岛市。 考点:该题考查水资源调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属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的是_______;0℃等温线经过的山脉是_____。(填字母)

(2)山脉G东侧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__,西侧的地形为____________。

(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_高原;注入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分界是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是            

(5)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治理黄河修建的水利工程,有控制洪水、发电、拦沙等方面重要作用的是(   

A.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     B.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C.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D.龙羊峡水利枢纽工程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A、B、C、D四部分中,汉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的自治区只居住着一个民族

B.B处没有汉族分布

C.我国在C处设立了自治区

D.D处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

如果你是一位新疆的同学,你的家乡最可能在图中____________处。

(4)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说明我国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其河水补给来源和汛期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夏季

C.雨水,冬季       D.冰雪融水,冬季

 

查看答案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是(      )

A.耕地开垦加快,粮食供应得到改善

B.劳动力增加,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C.人均耕地减少,森林破坏,环境恶化

D.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查看答案

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

A.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