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某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区的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攀岩...

某夏令营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首先要了解活动区的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攀岩是目前一种时尚的运动方式,图中比较适合这一运动的地点是

A.     B.     C.     D.

2.③地的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山脊    C. 鞍部    D. 山谷

 

1.B 2.D 【解析】等高线地形图可以更好地看出某个区域山地的地形、地势情况,包括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和山峰地形。 1.攀岩运动是要选择在陡崖地形处,图中四个地方叶,①是山峰地形,②是陡崖地形,③是山谷地形,④是山脊地形,所以攀岩运动要选择在图中的②处,故选B。 2.由图可知,图中③处等高线凹向高处,表示此处海拔低于旁边,是山谷地形,有可能发育成河流,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北京的小丽与美国纽约的姨妈正在通电话。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线②的经度是

A. 60°W    B. 60°E    C. 120°W    D. 120°E

2.在同一时刻,造成姨妈和小丽问候语差异的原因是

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B.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

C. 地球自西向东公转    D. 地球自东向西公转

 

查看答案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如果绘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 1∶20 000    B.

C. 1∶2 000    D.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米

 

查看答案

当驾驶员不认识路,打开车上的导航地图,选择路线,边看图边行驶,可以省时省力,准确到达目的地。车载导航地图属于(   )

A. 地形图    B. 农业图    C. 交通图    D. 政区图

 

查看答案

阅读下图,完成下列内容。

① A点位于__________ 洲,因其纬度位置 ________,故终年炎热。

② B__________ 洋,它是面积最 ________ 的洋。

③ C点位于 ______ 洲北部,因其濒临地中海,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这里大部分居民为________色人种。该洲是现在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 ________ 的地区。

④ D点是东南亚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这个地区大部分人信奉 __________教,这些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都属于_____________ 国家。

⑤ E点是 ____________(国家)。当我们庆祝元旦迎新年时,该国气候进入了一年中的 _______ 季。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万美元,属于 ________ 国家。

⑥ F是美国,使用的语言是 ________ 语, ___________总部设于该国的纽约市。

⑦ G点是 ________ 国,本初子午线从该国首都 __________ 市内穿过。

⑧ H点是青藏高原,这里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 _______________ 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部的乞拉朋齐是世界的“______”极,这里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气候。

 

查看答案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一带一路”区域涵盖约44亿人口。这些人

A. 分布遍及七个大洲    B. 均居住在高原地区

C. 节日多到寺庙拜佛    D. 生活方式各具特色

2.下列关于图中字母A所在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受传统影响搭建高脚屋

B. 现代化的大牧场中以养羊为主

C. 受气候影响逐水草而居

D. 气候类型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同

3.以下地区全部位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是

A. 东亚、东南亚、西亚、西部欧洲    B. 东亚、南亚、西亚、东部欧洲

C. 中亚、西亚、东部欧洲、西部欧洲    D. 西亚、东南亚、东部非洲、西部欧洲

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

A. 多位于温带地区    B. 多为发展中国家    C. 多为黑色人种    D. 多以平原为主

5.古时候中国商人沿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到达中东地区,沿途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A.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古道西风今又现,葡萄美酒话缠绵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在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如右图),这样的建筑物反映这个国家的居民多信仰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道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