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丁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读下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丁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B. 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C. 800mm等降水量线    D.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2.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   )

A. 甲地——石油工业    B. 乙地——种植业

C. 丙地——林业    D. 丁地——渔业

3.下列对此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被称为高原湿地    B. “红土地”广布    C. 是干旱的宝地    D.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    B. 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    C. 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 当地生产技术先进

 

1.C 2.A 3.D 4.B 【解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读图可知:丁山脉是太行山,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如图甲地石油丰富--适宜发展石油工业,乙地草场广阔--适宜发展畜牧业,丙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丁地的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 3.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其地表结构呈山环水绕、平原居中的特点,“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 4.东北稻米质量高的主要原因是一年一熟,生长期较长,主要属于中温带,积温范围是1800℃-3400℃.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四幅景观图,选出配伍正确的一项

A、甲水乡风情--中国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B、乙陕西窑洞—-黄土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C、丙冰屋—-北极圈附近—-可能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

D、丁仰光大金塔—-东南亚地区—伊斯兰教代表建筑

 

查看答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界线是(   )

A. 秦岭-淮河    B. 大兴安岭    C. 长江    D. 南岭

 

查看答案

影响我国南方北方作物熟制的主要因素                           (    )

A. 地形    B. 降水    C. 气温    D. 气候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D               

B                ,G               

(2)图中E处气候类型与ABCD中的       相同。F处的气候类型与           相同。 (填代号)

(3)刚果盆地处于              气候区。

(4)非洲气候类型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是           气候,其气候特点是                                    。有图可看出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查看答案

读南、北美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山脉:A是                  ,⑤是                      ,两山脉都属于                     山系。

(2)图中斜线部分②表示的地形区是                         

(3)图中河流C是                ,是世界第四长河,注入D                

(4)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大大缩短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之间的航程。

(5)①河是                   ,它是世界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A.地形方面:主要流经                     (地形区),周围多高山、高原,并且支流众多,有利于水的汇聚;

B.气候方面:流经的区域属于                气候,全年多雨,因此,流量特别丰富。

(6)图中③④两种气候类型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是受                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