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适当位置上填上下列地理事物的序号。
①台湾岛 ②海南岛 ③东海 ④南海 ⑤台湾海峡 ⑥珠江 ⑦南岭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平原,B________丘陵,C________高原,D________盆地。
(3)图中处于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走向。
(4)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在________,属________地区(干湿地区);农作物的熟制是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产量最大的水果是________。
(5)请你简单描述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两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别表示的地理区域是:A________地区,B________地区。
(2)图A表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图B表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3)这两种气候分别属于干湿地区中的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是我国农业生产中________业最主要分布的地区。其中A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耕地类型为________,熟制是________;B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耕地类型为________,熟制是________。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添加秦岭淮河一线。
(2)写出③所属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名称。
(3)写出④所在地区主要的地形单元的名称:________盆地、________平原、________高原、________丘陵。
(4)《晏子使楚》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柑橘长在淮河以南能长成甜甜的橘子,而生长在淮河以北则变成又酸又涩的枳子。请你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提示:从气温和降水方面分析)
(5)请你自己列表比较图中③和④区域的人文差异(提示从两地区的耕地类型、农耕制度、主要农作物、民居特点、传统运输方式、戏曲特点等方面至少比较四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二期工程(格尔木拉萨)正式开通运营,这是一条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天路”。自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十万大军,五年征战,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开通后,北京大学附中的小明利用暑期陪父母去西藏做了一次旅游。结合下面材料,分析回答小明一家遇到的问题。
材料二:青藏地区地图
(1)A、C是青藏高原上的两个省会城市,布达拉宫位于其中的________市。图中D是________(河流)的源头。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
(2)修建青藏铁路,存在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藏列车采用全封闭设计,在高原行驶途中需要向车厢内填充氧气,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小明的爸爸是一家太阳能公司的推销员,打算趁旅游的机会,顺便推销自己公司的产品,你认为小明爸爸的做法是否合适?并简单分析原因。
(5)小明一家在藏民家中就餐时,品尝了独特、美味的有高原特有农作物青稞酿制的美酒。藏民告诉他们,西藏虽然气温低,但这里该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却较高,小明当场为父母解答了困惑。假设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解释?
(6)奥运福娃“迎迎”设计的原型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某种珍贵动物,它机敏灵活、驰骋如飞,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它是( )
A.藏羚羊 B.藏绵羊 C.藏牦牛 D.藏野驴
辨别下列两个区域,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地理区域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A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业基地;黄河流域主要的灌溉农业区位于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
(3)B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农业分布在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谷地,区域内________、________能源丰富。
(4)在A区域自东向西做一次旅行的话,观察到植被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5)写出A地区的优良畜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地区的优良畜种是被称为“高原之舟”的________。
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
A.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
B. 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
C.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D. 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