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台湾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分布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台湾岛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河流短,水流急 B.水量小,汛期短
C.落差小,水能资源丰富 D.含沙量大,有冰期
(3)由此可见,台湾岛的铁路线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公路线均呈_________状分布。其中,影响台湾岛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
(4)从地理位置来看,新疆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台湾,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该桥的贯通极大地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铁路线为_________。
(2)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图中表示深圳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港珠澳大桥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粤港澳大湾区中,以博彩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是__________。
(5)香港之所以“上天”(建筑高层建筑)、“入海”(填海造陆),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
(6)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期间,在与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主要是__________。
A.国际金融、航运中心 B.科学的管理水平
C.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 D.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及矿产资源,南北分布________(均匀或不均匀)。
(2)由材料一可知,影响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为此,我国修建了___________工程。
(3)由材料二可见,我国省级行政区资源条件评价最好的是山西省和_________,云南省的资源条件评价为_________。
(4)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从保护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在生活中应如何行动?(答一点即可)
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及“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为___________山脉,该山脉的以南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盆地。
(2)③④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3)根据右图所示气温、降水量特点,判断该地位于___________气候类型区。(填序号)
(4)影响①→②→③气候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5)③气候类型分布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
(6)⑤气候类型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
读澳大利亚示意图及该国国徽,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的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日本相比,澳大利亚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徽中的动物是该国特有动物,试分析该国有许多古老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其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
①草原广阔 ②气候适宜 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 ④没有大型食肉动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据图判断,下列关于澳大利亚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东部沿海地区气候较湿润 B.热带沙漠气候直抵东海岸
C.热带草原气候都分布在北部 D.气候类型以23.5°S线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读“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见,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中南半岛旅游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迷人的热带风光 B.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C.壮阔的沙漠风光 D.极富宗教色彩的名胜古迹
(3)形成南亚北部高大山脉的原因是板块_________________(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4)影响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
(5)两地主要稻米产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是:地形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
(6)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两地是相邻的 ②两地都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③两地都与我国接壤 ④两地都是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