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

某探险队于6月至7月,经图示路线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地理探险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人口分布稠密的地区有________

(2)②地区人口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④地区人口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③地区降水________,是造成这里人口________的主要原因。

(5)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________

 

(1)① (2)稀疏 海拔高,环境恶劣 (3)稀疏 纬度高,气候严寒 (4)少 稀疏 (5)① 【解析】 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1)①地位于恒河流域,是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 (2)②地属于高原山区由于空气稀薄,人口稀少。 (3)③地深居亚欧大陆的内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 (4)④地位于北极地区,为寒冷的极地气候,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生存。 (5)图中所示的是气候类型中,④是寒带气候,③是温带大陆性气候,②是高山高原气候,这三种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最大的是①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雨季多暴雨,可能会遭遇“狂风暴雨”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①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洲出发,经乙________海东行,途中所经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请你描述该气候特征 ___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到C地沿途年降水量变化是________

(3)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的D地是多发地震地,位于________地震带。

(4)启程路线中C地以________人种为主,甲地的宗教以________教为主。

 

查看答案

读“某地等高线(米)地形图”,回答问题。

(1)A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乙村的海拔在________米~________米之间。

(2)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所画的①②③三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____(填数码),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乙是两处村落,甲村落位于乙村落的________方向;若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落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千米。

(5)甲、乙两村落中,将来更有可能演变成为城市聚落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A点的经纬度是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_____方向。

(3)C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带;此时该点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

(4)图b为耒阳某学校的玲玲同学不同时间身影长短变化情况示意图。假如玲玲的身高不变,请比较判断:如果是在同一天,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_图;如果是在不同季节的正午时刻,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图。

 

查看答案

有关国际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是平等的

B. 发达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高科技工业产品

C. 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进口高科技工业产品

D. 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赚钱少,发展中国家赚钱多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聚落为(  )

A. 乡村    B. 渔村

C. 牧村    D. 城市

2.该聚落呈条带状分布,影响其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交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