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题文)2007年五六月间,太湖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污染,江苏无锡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

(题文)2007年五六月间,太湖爆发了严重的蓝藻污染,江苏无锡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严重短缺,这一现象说明(   )

A. 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可再生资源不能利用,要好好保护

C. 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和保护

D. 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可再生性

 

D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做到合理利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探索新资源来代替不可再生的资源,促进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人类才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对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就可能失去其可再生性。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的矿产资源是(  )

A. 石油    B. 铁矿    C. 天然气    D. 煤炭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①阳光②灯泡③自然风④雷电⑤空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查看答案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家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  )

A. 要注重节约国内能源,主要依靠进口国外能源

B. 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

C. 要注重推进能源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D. 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查看答案

川藏铁路的建设,将为西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用藏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川藏铁路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线路台阶式八起八状,累计爬升高度超14000米。铁路沿线,马尔康卓克土司官寨、昌都卡若遗址等藏羌文化、佛教文化星罗棋布,与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态景观浑然融合。

(1)川藏铁路会经过哪些主要地形区?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川藏铁路沿线多是少数民聚居区,很多还是“老少边穷”地区。以前,由四川进入西藏的交通主要依靠川藏公路,运输能力有限。相关人士介绍,中国通过青藏铁路,宝成铁路的建设,已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完成川藏铁路的修建。

(2)综合材料二,三,从人文因素分析修建川藏铁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查看答案

嘉兴南湖有个湖心岛。据图判断,湖心岛位于

A. 揽秀园的东南方    B. 会景园的西北方

C. 南湖大桥的南面    D. 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西南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