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题文)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回答下列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

(题文)阅读有关南水北调工程材料,回答下列回答:

社会各界关注的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2年年底正式开工建设。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确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调水,以缓解北方地区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适应西北、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和中线是将        (河流)的水调往         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调水可利用   河道,经过                           五个省级行政区。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是从          水库调水,经过       、_       等省级行政中心,将长江水最终调到北京和天津。

(4)想一想: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

 

(5)我国北方缺水严重。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北方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南水北调工程是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____________。

(7)在南水北调中我们还应该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等。

 

(1)长江 华北 (2)京杭大运河 江苏 山东 河北 北京 天津(3)丹江口 郑州 石家庄 (4)能有效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5)①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 ②人口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加(6)不能(8)节约用水 防治水污染 【解析】 试题 (1)由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南方的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北方又严重缺水,造成许多耕地不能得到利用,所以实施南水北调这样的跨流域调水来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分东线、中线、西线,都是从长江的干、支流取水调到北方,其中东线和中线是输送到华北地区。 (2)东线方案可以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河道,同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拥有众多的湖泊,不需要重新开挖,节省了许多工程量,东线是输送到山东及天津为主。 (3)中线方案是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沿着河南、河北最终输送到北京及周边地区。 (4)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因为我国南北方降水不均匀,水土配合不协调,所以采取这样的措施来达到双赢。 (5)北方地区严重缺水,主要受到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影响,自然原因是由于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北方地区降水集中在7、8两个月;加上华北地区人口多、耕地多,工厂多,用水量大,大量的不合理利用,都造成了水资源的不足。 (6)南水北调三个方案中,最先开工是位于山东境内,是东线方案,东线方案的优势是可以利用原来的京杭运河河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然湖泊,节省了许多工程量。 (7)南水北调对北方缺水的问题能有所缓解,但不能使北方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毕竟水资源来源于降水,主要还要依靠自然因素,加上现在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增大,南水北调也只能是起到缓解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较甲图发生了哪些变化?(至少两点)_____

(2)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河流含沙量增大 ③海平面上升 ④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______

A.停止工程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查看答案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增加地下水开采量

②南水北调工程

③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⑥推广节水器具

A. 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⑥

 

查看答案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A. 输水线路较短    B. 人口少,最为经济

C. 可以利用已有河道及天然湖泊    D. 南高北低,方便引水

 

查看答案

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

A. 冬春多,夏秋少    B. 冬春少,夏秋多

C. 东部多,西部少    D. 东部少,西部多

 

查看答案

调节河流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 )

A. 兴修水库    B. 节约用水    C. 跨流域调水    D. 防止水污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