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

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C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

(2)图中A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_____________(国家)交界处。

(3)B盆地内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______________沙漠,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E是___________,河水补给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

(4)F是_______________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5)图中①和②两处适合建水电站的是___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

 

大兴安岭 雪峰山 尼泊尔 塔克拉玛干 塔里木河 高山冰雪融水 长江中下游 ①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一级阶梯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江南丘陵,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1)读图可知,图中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C是大兴安岭,D是雪峰山;图中A山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 (2)B是塔里木盆地,该盆地分布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图中E河流是塔里木河,它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和天山的冰雪融水。 (4)F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5)图中F河流是长江,其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在该河①处和②处,适宜建水电站的是①处,原因是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三级阶梯的界线、我国的地形区以及地势西高东低对河流和水能的影响。结合地图记住我国的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和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理解地势对水能资源的影响即可解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濒临渤海和黄海”的地形区是(  )

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黄土高原

 

查看答案

读“中国地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山脉③是(  )

A. 大兴安岭    B. 太行山    C. 巫山    D. 雪峰山

2.下列属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B.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C. 长白山﹣武夷山

D. 秦岭﹣淮河

3.我国纬度最高的高原是(  )

A. 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4.山脉E东、西两侧的地形分别是(  )

A.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查看答案

下图是 “我国省区轮廓及山脉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列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    B. 乙山脉西侧以种植业为主

C. 丙山脉东侧是黄土高原    D. 丁山脉与7月0℃等温线相吻合

2.图中有黄河流经且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的省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B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 C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腾冲线)

D. E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2.(小题2)图中D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下列内容与该线相符的是

A. 与一月份0℃等温线一致

B. 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C.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D. 该线以北河流的汛期越往北越短

 

查看答案

读下图(我国沿32°N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反映了我国的地形特征是

A. 以平原为主    B. 东高西低    C. 东部多高山    D. 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2.图中数字C所在的地形区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珠江三角洲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中,四川盆地位于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