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1)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1)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大多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我国的地势           所决定的。

2区域的耕地类型是以      为主,区域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3区域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河,全球最大的稀土矿产地是        

4)与两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分界线

C.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5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是王先生对出差一周时间内拍下的三张景观照片的描写。导致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6①②③④四大区域中,人口最稀疏的是        ,降水最丰富的是        

7)我国四大地区存在着众多差异,下列特征主要属于区域的是    

A.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多冰川     B.多沙漠戈壁、多内流河

C.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D.黄土地与黑土地

 

(1)西高东低 (2)旱地 水稻 (3)塔里木 白云鄂博 (4)D (5)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温或气候差异大) (6)④ ② (7)A 【解析】 试题 (1)从我国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可以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 (2)由图可知,①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北方地区,这里主要属于半湿润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②区域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南方地区,这里水热条件好,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3)由图可知,③是我国跨经度最多的西北地区,这里深居内陆,离海远,是我国最为干旱地区,河流多数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我国最大稀土矿产地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白云鄂博。 (4)由图可知,①是我国的北方地区,②是我国的南方地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分界线也是我国最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故选D。 (5)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看到大兴安岭的大雪,看到长江两岸柳树发芽,还看到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说明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候差异大。 (6)四大区域中,人口最稀疏的是④代表的青藏地区,这里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合人们居住;降水最丰富的是②代表的南方地区,这里离东南热带海域近,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大,是降水最丰富的地区。 (7)我国四大地区存在着众多差异,其中④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是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也有冰川广布的特征;戈壁、内流河是西北地区,河湖众多是指南方地区,黄土地和黑土地是指北方地区,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节地理课上,老师首先展示了一张图(如左图),并说明这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中国的民族分布

B.中国的地势

C.中国的温度带

D.中国的土地资源分布

材料二:随后,老师又展出了一张图(如右图).

(2)小明同学通过对两幅图在自主探究,发现这一分布特点产生了两个地理意义:一是有利于       深入我国内地,形成降水;二是造成我国许多大河的流向是      

(3)请你在图中用“☆”符号标注三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

(4)通过标注,你会发现这两个水利工程位置的共同特点:都位于某一地理分界线附近,这里     大,水能丰富.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我国地势阶梯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曲线a是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___级阶梯的分界线;①是___山脉;巫山西侧是___盆地,东侧是___平原.

(2)以曲线b为界,甲乙两区域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的是___区域,以耕地为主的是___区域.

(3)三明位于___(季风或非季风)区,气候类型是___,其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夏季风活动不稳定时,三明容易产生___气象灾害.

 

查看答案

读中国地势阶梯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A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海拔最高的 ______ 盆地.

②在第二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____________

③B为三大平原中的 ______ 平原.

 

查看答案

下列地形区中既位于暖温带,又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的是(  )

A. 柴达木盆地    B. 云贵高原    C. 塔里木盆地    D. 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

我国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一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