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面我国两大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不会出现...

读下面我国两大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的河段中,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填代码)

2)黄河下游被称为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示意图中的________(城市),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4)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反映出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严重的_________(生态环境)问题。

5)两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上、中、下)游河段。

6)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修建的_________工程将两河联系

在了一起。

 

(1)② (2)加固堤坝 (3)武汉 (4)水土流失 (5)上 (6)南水北调 【解析】 试题 (1)黄河凌汛地段一般是发生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段。黄河的①、②、③河段中,②河段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现象。 (2)黄河下游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两岸大坝抬高,逐渐形成“地上河”,治理该河段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加固堤坝。 (3)根据图示,④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为武汉,是中游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4)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长江含沙量逐年增加。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在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长江与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6)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两河联系在了一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远方的家”专题片《边疆行》,穿越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中国陆路边疆9个省区,展现了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1)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__大陆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海陆兼备。

(2)《边疆行》专题片“最北之旅漠河”中的漠河位于______省区;摄制组在云南省欣赏并拍摄的民族舞蹈(见图)反映了______少数民族风情.

 

查看答案

小凯一家计划利用假期自驾沿318国道游览,出发之前小凯查阅了一些资料。请你根据地图再帮他补充一些资料。

资料:318国道起点为上海人民广场,途径6省市,终点为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全长5476千米,是中国目前最长的国道。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1)318国道从起点到终点经过的直辖市有上海市和________市;国道上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_______(填全称),这里的人口分布_________(稀疏或稠密)。

(2)318国道的终点是西藏聂拉木县樟木镇友谊桥,此桥是连接中国和_______的边境的大桥。

(3)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地理分界线,其中腾冲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黄河及相关图,回答问题。

(1)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山,流经九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

(2) 右图应位于黄河的_____游河段,黄河在这一段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

(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加强中游____________(地形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4)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特别狭小且无支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中游地区的______省是我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下游地区石油资源丰富。

 

查看答案

读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结合中国地形剖面图归纳我国的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______山脉,该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

(3)图中D是有“紫色盆地”之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①是黄河上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②是长江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两条河流都在这河段建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③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之后,“共享雨伞”也来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如果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共享雨伞”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 北京    B. 兰州    C. 拉萨    D. 广州

2.“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    B. 绿色出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D. 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