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指示东西方向    B. 经线相互平行,指示南北方向

C.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2.③地的经纬度是

A. (80°N、20°E)    B. (20°N、80°W)

C. (80°S、20°W)    D. (20°S、80°W)

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地在②的东北方向    B. ①②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C. ③地位于西半球    D. ①地位于南半球

 

1. C 2. D 3. C 【解析】 1.以地球仪上,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互相平行,经线相交于两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③地的经纬度是20°S,80°W。 3.A、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①地在②的东南方向。 B、在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②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C、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③地位于西半球。 D、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①地位于北半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学们计划到天坛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要用到下面甲、乙两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图图幅是相同的,但是

A. 甲图表示的范围比乙图小    B. 乙图的比例尺比较小

C. 甲图表示的内容更加简略    D. 乙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2.甲图中的序号分别是同学们的出发地点,其中位于天坛公园东北方向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某校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用橡皮泥制作了一组等高线地形模型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右图制作出的等高线地形模型是

A.     B.     C.     D.

2.右图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的是

A. 山脊    B. 鞍部    C. 山谷    D. 陡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缓

②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

③图中的等高距为150米

④图中最高处海拔是645米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18年2月9日至25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韩国平昌举行,下届冬奥会举办城市是中国北京和张家口。据此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媒体称: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于2月9日当地时间20:00开始,北京的小明在晚上8点打开电视,却发现现实况直播早已进行一个小时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小明家的表慢了    B. 地球的公转

C. 媒体的消息有误    D. 地球的自转

2.如果你来到韩国平昌,要去现场观看比赛,需要携带一幅

A. 世界政区图    B. 亚洲地形图    C. 韩国旅游图    D. 平昌交通图

 

查看答案

“蓝色弹珠”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船员拍摄的地球照片。当时太空船正背向太阳,所以成功拍到了清晰的地球全景。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蓝色弹珠”照片说明地球的形状是

A. 椭圆    B. 圆形

C. 球体    D. 方形

2.在遨游宇宙之前,人类已经证实了地球的形状,其方法是

A. 实地测量    B. 观测月全食

C. 凭直觉猜想    D. 环球航行

3.照片中可以清晰看见南极大陆被冰雪覆盖。拍摄时南极

A. 有极昼现象    B. 有极夜现象

C. 昼夜等长    D. 昼长夜短

 

查看答案

读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下列地形:D为___________B为:________

(2)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  

(3)E、F两处相比,_______较陡。

(4)A、G两地图上距离为4历米,实际距离为 __________ 米。

(5)兴趣小组测得E处海拔为150米,气温为25°,请推测山顶甲处的气温大致为________ 度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