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二: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________年﹣﹣________年。   

(2)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给我国带来________________等人口问题,所以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________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是________过低,人口________加剧,我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   

(3)材料二说明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一线。

 

1949 1982 住房紧张 教育弱后 计划生育 人口自然增长率 老龄化 东多西少 黑海 腾冲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我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段是1949年--1982年。 (2)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青少年的比重高,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在度过高峰期后,人口总数才会呈下降趋势,但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会十分突出.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把计划生育作为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2013年我国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 (3)我国人口地区分布不均。一般来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区人口少(稀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所有河流均为外流河,淮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读安徽省年降水量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降水空间分布最主要的特征是

A. 由东向西递减    B. 由南向北递减

C. 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D. 平均分布

2.下面对图中虚线闭合等值线区域①年降水量的分析,正确的是(注意:年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与等高线判读方法一致)

A. 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400mm—1600mm

B. 河流源地→海拔较高→夏季风被迫抬升→多地形雨→1600mm—1800mm

C. 河流注入区域→盆地地形→夏季风到达较少→降水少→1000mm—1200mm

D. 位于1200mm等值线与1400mm等值线之间→1200mm—1400mm

3.淮河干流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极易出现涝灾。观察淮河干支流分布状况,可以推断淮河干流最易出现涝灾的时段是

A. 冬季干流以北流域降水时

B. 夏季干流以北流域及源头流域同时降水时

C. 夏季干流以南流域降水时

D. 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时

 

查看答案

微信好友小青说:“我的家乡素有红色盆地之称,气候温暖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饶”,那么,小青的家乡所属的地形与温度带正确的组合是(  

A. 准噶尔盆地 中温带    B. 塔里木盆地  暖温带

C. 柴达木盆地 高原气候区    D. 四川盆地  亚热带

 

查看答案

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中国疆域示意图,下列对中国地形和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②山脉是我国二,三阶梯分界线

B. 图中③山脉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线基本重合

C. 图中⑧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有“聚宝盆”的美誉

D. 图中④地形区自古以来都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下列各省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省盛产水果,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

B. ④省的景观由西向东变化是“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C. ⑤省地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D. ⑥省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3.对我国疆域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国为我国的邻国缅甸    B. 图中B所在地形区,黑土广布,适宜种植茶树

C. 图中C海域是我国的内海渤海    D. 图中⑦山脉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地区支离破碎、黄土广布    B. ②地区有“紫色盆地”之称

C. ③在福建省    D. ④地区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查看答案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长白山一武夷山    B. 昆仑山一祁连山一横断山脉

C. 天山一阴山    D.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