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某岛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l)该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

读某岛地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l)该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__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带。

(2)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大是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岛东、西两侧耕地面积较大的是______侧,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东 热 (2)热带雨林气候 (3)甲 甲地地处盛行风的迎风地带,降水较多 (4)西 西侧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解析】 试题 (l)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由此可判定,该岛地处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气候类型的名称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大是甲地,主要原因是甲地地处盛行风的迎风地带,降水较多. (4)从图中可以看出,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耕地面积较大的是西侧,原因是西侧地形较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居民区位于D居民区的_________方向。

(2)如果F点气温为24°C,那么E点的温度是_________°C

(3)假设该等高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00,测得A到D居民点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那么它们两者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千米

(4)在A,B,C三处,最宜开展粮食作物种植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名称),印度属于________(板块名称)。

(2)板块内部稳定,而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______地带,因为这里地壳比较_______

(3)全球最大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亚洲东临太平洋

C. 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D. 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2.关于图中P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位于太平洋上

C. 经纬度是60°E、23.5°S    D. 地处中纬度地区

3.世界七大洲各具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洲①地形以平原为主    B. 大洲②有“高原大陆”之称

C. 大洲③的特色动物是袋鼠    D. 大洲④是黑种人的故乡

 

查看答案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震源深度9千米。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四川九寨沟县发生地震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左图中的(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从夏至到冬至,九寨沟的黑夜时间(  )

A. 逐渐变短    B. 逐渐变长    C. 先变长再变短    D. 不发生任何变化

3.根据右图,8月8日的四川九寨沟县地震是由以下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D. 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

 

查看答案

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上国家大体可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中等发达、初等发达国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分布的地区有(  )

A. 欧洲西部和北美洲    B.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C. 非洲北部和欧洲西部    D. 南美洲的北部和大洋洲

2.上饶城区有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等,这说明(  )

A. 国际政治联系密切    B. 中国与发达国家经济水平没有差异

C.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 中国食品工业向外扩张速度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