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支流...

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支流:①    ,②     ;湖泊E:    ;城市 D:         

(2)长江上、中游分界点 A 是    ,中、下游分界点 C 是    

(3)图中 a 是   水利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作用有            等。

(4)简述长江上游地区素有“水能宝库”之称的原因。

(5)简述长江中下游地区航运发达的原因。

 

(1)雅砻江 汉江 洞庭湖 上海 (2)宜昌 湖口 (3)三峡 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灌溉等)任写三个即可 (4)长江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故水能丰富。 (5)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沿岸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十分便捷;沿岸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大。 【解析】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沿岸四大重要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流经四川省境内的雅砻江,②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F是在湖南省境内的洞庭湖,E是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2)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A是湖北省的宜昌,C是江西省的湖口。 (3)图中 a 是三峡水利枢纽,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主要作用有防洪、发电、航运等作用。 (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从第一阶梯流入第二阶梯,落差大,同时流域处于湿润地区,降水量大,支流多,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5)长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江阔水深,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沿岸地区公路、铁路等交通十分便捷;沿岸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量大,所以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影响中国的寒潮、台风路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A、B 两区域的界线大致为___—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线, 该线与我国_____mm 年降水量线大致相吻合,A、B 代表的区域中,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__,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______________递减。

(2)台风发生在_____(冬半年/夏秋季节),它主要影响我国的_____沿海地区。

(3)寒潮路径 D 跨过②_____(山脉)—淮河一线,到达③_____地区,寒潮发生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____(高温多雨/寒冷干燥)。

 

查看答案

读“中国地形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是___山脉,该山脉以南的盆地是___盆地;B 是____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上。

(2)图中D 是___山脉,此山脉东侧是___平原,西侧是___高原。

(3)图中 E 山脉位于___省境内,它是我国地势第___级阶梯和第___级阶梯的分界线。

(4)图中 G 是世界最高峰——___峰;H  是___山脉,呈___走向, 此山脉是___省和福建省的分界线。

 

查看答案

读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问题。

(1)旧中国人口的增长____。原因是旧中国____落后,战争、灾荒频繁,疫病多,死亡率_____

(2)新中国成立时(1949 年),我国人口为___亿,2000 年我国人口为___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___。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_____率大幅降低,人口____率较高。

(3)20 世纪 70 年代后,由于我国实行___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 目前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中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荒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最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区域是

A.     B.     C.     D.

3.导致我国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分布    B. 交通状况    C. 自然条件    D. 国家政策

 

查看答案

读表格完成下面两题。

1.与北方相比,南方地区耕地和水资源的配合状况是

A耕地多,水资源多

B.耕地少,水资源少

C耕地少,水资源多

D.耕地多,水资源少

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B.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我国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D.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