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经过劳动人民的灌溉垦殖,宁夏...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经过劳动人民的灌溉垦殖,宁夏平原成了沟果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

材料二 黄河流域图。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是指     山,“海”指的是     

(2)黄河、长江共同流经的省(自治区)是          

(3)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4)试说出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并列举治理措施。

 

(1)巴颜喀拉;渤 (2)青海省;四川省 (3)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便利;光照强,温差大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疏通河道,加固黄河大堤。 【解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呈大“几”字形,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读图可知,(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2)长江和黄河同时流经的省(自治区)有青海和四川。 (3)宁夏平原上黄河与众多引水渠道纵横交错,广大的农田得以灌溉,加上光照条件好,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农作物都很适合在这里生长,所以有“塞上江南”之称。 (4)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下游疏通河道,加固黄河大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是以解决沿线城市用水为主要目标,中线调水工程输水干果沿线城市呈条带状集中分布,水果地势较高,可自流供水,十分便利。中线调水工程已于2014年12月12日供水到京津地区。

材料二 南水北调和中国水资源供需状况示意图

(1)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于长江的支流     ,该工程缓解了我国水资源     分配不均的问题。

(2)输水线经郑州后,大致沿着     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一路往北到达京津地区,从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来看,中线大致经过我国的     带。

(3)中线远期引水工程将直接调用     水库的长江水,试分析中线调水工程较之于东线工程的优势有哪些?(两点即可)

(4)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土地资源北多南少,为了缓解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三点)

 

查看答案

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经济区中位置最北和有南大门之称的分别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丙、甲

2.(小题2)在自然资源方面,甲、乙、丙三个经济区相比,乙地不占优势的是( )

A. 平原广阔    B. 河网密布    C. 铁煤丰富    D. 沿江靠海

3.(小题3)城市分别是( )

A. 南京、杭州    B. 杭州、南京    C. 上海、宁波    D. 上海、南京

4.(小题4)矿产地A及铁路线B分别是( )

A. 华北油田、京广线    B. 胜利油田、京九线

C. 南阳油田、京九线    D. 中原油田、京广线

 

查看答案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 黄河三角洲    B. 四川盆地    C. 长江三角洲    D. 华北平原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粤剧    D. 越剧

 

查看答案

中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明显。读中国地理四大自然分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三条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确定③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B. 确定界线②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

C. ①线与二、三阶梯的界线相一致

D. ②线、③线分别与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2.关于图中四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 B地区的河流流量大、汛期长

C. C地区水稻、油菜、甜菜广泛分布

D. D地区基本不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查看答案

    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采用“桥岛隧”组合的建设方式,中间段的海底隧道采用混凝土沉管连接两端的人工岛。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图示意“港珠澳大桥”地理位置与设计理念。

读后完成下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的中间段采用海底隧道的方案,主要原因是(  )

A. 利于洪峰入海    B. 缩短行车距离

C. 节省工程投资    D. 留出航运通道

2.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 海底地层松软    B. 海水深度较浅

C. 凉爽湿润气候    D. 远离台风路径

3.香港澳门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提供生活材料    B. 提供煤、铁资源

C. 提供厂房    D. 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