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世界人口,他们找来了“世界人口分布图”与“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图”,根据他们的研究步骤,回答下面的问题。
探究世界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共同的特点是(从地形、纬度高低、距海远近等方面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A、B两地中选择一地,说明其人口分布情况(稠密、稀疏),并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
了解世界文化:
(3)下图为C地区居民,其通用语言是__________,属于_______人种,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__。图中男人们头上缠着头巾、身着白色长袍,你认为这种服饰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_______)
A.石油资源 B.气候特点 C.审美情趣 D.种族冲突
关注世界人口增长:
(4)读“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图”,与其他大洲相比,非洲人增长的特点是出生率________(高、低、),死亡率_____(高、低),自然增长率_______(高、低)。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__。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___________国家自然增长率较高。
(5)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______________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过低则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读“我国局部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出发前,在右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千米。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查,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_;登山过程中A到C 坡度比C到B的坡度________(陡、缓);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4)学校在一年中是否可以看到太阳直射现象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
下面是某日地球的昼夜分布图(图1)及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_____),由公转造成的是(______)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图1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节气),此时在图2中地球公转到__________处,南极地区出现___________(极昼、极夜)。
(3)如图1所示,此时北京(116°E,40°N)正值________(白天、黑夜),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
(4)下图是临沂小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2甲位置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________。
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具体体现的有
①资源、技术共享
②人才、信息共享
③经济相互依赖
④生产分工不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①②③④地气候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海拔高度
2.下列民居在④地常见的是
A.墙厚、窗小的房屋 B.双层木楼或竹楼,下层放杂物,上层住人
C.平顶砖瓦房屋 D.雪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西安、东京两地降水量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2.下面有关西安、东京气温、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城市的降水都是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B. 西安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C. 东京的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
D. 两城市的降水受印度洋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