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如下图)是窑洞的一种,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陕县曾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省( )
A.简称—豫 B.省会—济南 C.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D.地处东海沿岸
2.陕县所在的省是(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安徽省 D.山西省
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南部,北极圈穿过北部
B.我国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C.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西多东少
D.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既有巍峨的高山,也有坦荡的沃野;既有奔腾的江河,也有浩瀚的海洋;还有复杂多样的气候,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也各具特色。
(1)秦岭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我们的家乡山东省无棣县位于秦岭以北,属于温度带中的_____带;因为无____。
(2)图中①山脉为_______;其西侧的黄土高原地区,传统民居是______。
(3)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___)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最大限度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4)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黄土高原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红色基因强大,为大力发展_____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5)华北春旱严重,东北三省春季却是小麦等农作物的播种季节。该季节土壤水分较充足,分析这里春旱不严重的自然原因________。
(6)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却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水稻喜高温、多湿)。请分析该地能够种植水稻的原因_______。
(7)东北平原农村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的特点,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分析其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
某中学师生想利用暑期组织研学旅行,游览祖国河山,探索自然奥秘。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图文资料,帮助他们完成系列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①区域特色美食是烤全羊 B.②区域山岳纵横,冰川广布
C.③区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④区域居民的主食是米饭
(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基本符合③区域的是_____。
①非季风气候区 ②四大区域中平原面积最广大 ③地跨地势一、二、三阶梯
④人文旅游景点非常丰富 ⑤拥有我国领土的最北端与最东端 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3)沿甲、乙、丙、丁四条路线做的地形剖面图,与下图相符的是_____。
(4)丁线组发现黑、吉两省是全国“中央储备粮直属库”最多的省份,请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
(5)丙线组发现干旱是①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请对干旱的原因进行正确的排序___。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③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④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挡
(6)乙线组到达青藏地区后发现,该区域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你认为其原因是_____。但是该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哪些自然条?________。
(7)来到②区的游客,多数会出现头痛、流鼻血、呼吸困难等反应,主要原因是________。
(8)甲线组在研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有_____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9年6月25日是我国笫29个“土地日”,自然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系列宣传活动。 我国陆地面积大于美国。美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71亿公顷,我国仅有1.22亿公顷,美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我国的6.22倍。
材料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示意图。
(1)土地利用类型①主要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
(2)土地利用类型②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____,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______。
(3)土地利用类型③是___;该土地利用类型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少,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4)土地利用类型⑤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__毫米以下,其地表景观主要是________。
(5)土地利用类型①与②区畜牧业的类型是___,试说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
(6)中国北部土地利用类型由③→①→④→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7)我国耕地面积少于美国,人均耕地比美国更少,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_______。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河流是________,乙城市是________,丙铁路干线是_________线。
(2)洞庭湖所在省份的简称是______;该区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试分析其形成的自然原因______。
(3)乙城市的小明想与同学们寒假里坐火车去哈尔滨看冰雕展览,他从本城市坐车,最方便的路线是途径____(城市) 转站,再经______线到达目的地。
(4)若从乙城市运送大批稻米去上海港,最经济方便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