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民族描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东北地区
D.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疆域辽阔,领土南北跨纬度广,这造成了
A.同一时刻,东西晨昏差异大 B.同一季节,南北气候差异大
C.同处平原.耕地类型差异大 D.同一座山,上下景观差异大
我国的内海有( )
A.渤海、黄海 B.渤海、琼州海峡
C.东海、南海 D.黄海、东海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郑是大枣的故乡,1978年,在发掘裴李岗文化遗址时,发现了8000年前的碳化枣核,说明当时在新郑一带,先民们就已开始种植大枣。大枣生长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或平原,产区年均温15℃左右,属于喜温果树,喜光照,耐寒、耐旱,对土壤适应性强。下图为河南省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新郑许多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村里的枣树无人管理,大部分枣园被开发成工业用地。随着城镇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枣树开始枯萎、凋亡,导致新郑大枣种植面积减小,并不断外迁到新疆等地
材料三 为了激发枣农的积极性,新郑政府增加了大枣种植的财政补贴,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开发新产品。如今,新郑已成为全国枣产品集散地,大枣制品远销全国与世界各地。政府还将大枣种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开展了集采摘,餐饮,养生为一体的近郊生态旅游,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
(1)分析新郑成为大枣故乡的主要自然原因。
(2)分析新郑大枣种植面积不断减小的主要原因。
(3)提出振兴新郑大枣产业的对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在横断山区及其东西两侧的崇山峻岭之间,千百年来绵延着一条世界上地势最高、路况最为险峻的进藏交通驿道—一茶马古道。它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随着科技的发展,进藏的现代交通运输线路逐渐增多。下图为茶马古道和进藏铁路线分布示意图。
(1)图中茶马古道连接的两大地形区是 , 。
(2)某考察队拟于暑假期间前往茶马古道进行考察,分析该时段考察队徒步穿越横断山区时面临的风险。
(3)图中进入西藏地区的铁路线为 列举修建这条铁路线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4)除铁路运输外,请你再说出两种进藏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水是生命之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严重响居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5日,南水北调郑州段正式通水。从这一天开始,郑州城市用水由单一水源的黄河供水进入到“双水源”时代。以前,郑州市的生产生活用水来自黄河水、黄河滩区的地下水,水源单一。自从南水北调通水后,原本作为备用水源的丹江水,如今已经成为郑州市的主要水源,占比超过90%。丹江水以水质好,口感好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郑州市境内开设7处分水口门,受水区分别为郑州市区、新郑、荥阳、中牟、航空港区和上街区,郑州市每年使用南水已达6.62亿立方米,主城区已实现丹江水全覆盖。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主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说出郑州城市用水由单一黄河供水变为由长江、黄河“双水源”供水后,对郑州城市用水的有利影响。
(2)除河南外,南水北调受益的省级行政单位还包括 , ,
材料二下图中左图为郑州市气候统计图,右图为郑州市2000~2013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3)描述郑州市的降水特点。
(4)受降水的影响,郑州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水资源的总量 (大/小),时间分配 。
材料三 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郑州市积极探索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决定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郑州段建成清水走廊、生态长廊,高起点规划建设生态文化公园。
(5)列举郑州市建设南水北调清水走廊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