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参照文本框中对乙地区的描述,完成对丙地区的描述。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参照文本框中对乙地区的描述,完成对丙地区的描述。

(2)乙地区出现了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分析其人为原因是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有      ,你的理由是     

(4)流经乙地区的河流是      ;据图比较分析,丙地区河流对其发展的影响。

 

(1)这里是长江三角洲,位于南方地区,耕地主要为水田,熟制为一年两熟; (2)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增长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意思合理即可) (3)发展采矿业﹣﹣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水电业﹣﹣这里水能资源丰富 (4)黄河;便利的水运、丰富的水源 【解析】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该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长江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丰富的水源。 (1)由图可知,丙地区是长江三角洲,位于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耕地主要为水田,熟制为一年两熟。 (2)乙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人口增长快,滥砍乱伐,过度放牧,以及开矿、修路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乙地区适合发展采矿业,因为该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4)流经乙地区的河流是黄河,流经丙地区的河流是长江,长江给长江三角洲提供便利的水运、丰沛的水源,有利于其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两区域相比较,太阳能资源丰富的是      (填区域名称);该区域特色农业是     

(2)A、B均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B是      ,分析其商品率高的原因。                                     

(3)甲区域河流3-5月份径流量明显增多,其原因是     

(4)限制两大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同的是     

(5)关于乙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玲玲说,该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对此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区域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下列“身份”符合该区域的是______ (多选,填序号)

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⑤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2)据图分析,C盆地蕴藏有丰富的______ (两种)等能源矿产;此类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

(3)该区域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区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______

(4)该区域与南方地区相比较,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      注入     

(2)结合气候资料,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      (从流量、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说明)

(3)据长江水系图可以判断长江上游急需解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主要是     

(4)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试分析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5)长江下游的河水污染严重,原因是      (1点即可)。

 

查看答案

家住A地的贝贝同学计划寒假期间开展研学之旅,设计的三条研学线路分别前往贵阳、广州、昆明。读图,回答问题。

(1)若贝贝同学选择前往贵阳,图中字母代表贵阳的是______,贵阳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

(2)贝贝沿32°N做中国地形剖面图,在第二阶梯经过的地形区是______

(3)若贝贝从A地到C地,从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来看,依次经过了______从C地到A地的年降水量变化特点是______

(4)贝贝为准备此次研学,特意上网查询了贵阳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自然地理概况,罗列了相关情况,错误的有______ (填序号,1处即可),应改正为______

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②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拨较低

③矿产资源丰富④暗河众多,河流含沙量大

 

查看答案

读“台湾辐射总量图(左图)”与“台湾等高(深)线地形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

A. B. C. D.

2.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的作用,被称为“海岸卫士”,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台湾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台湾岛西海岸,而东海岸却几乎没有的主要原因是

A.西海岸比东海岸海水较浅 B.西海岸比东海岸降水丰沛

C.西海岸比东海岸阳光充足 D.西海岸比东海岸人口稠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