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收割水稻的人群。下图示意稻客在南方地区工作路线和水稻...

“稻客”是指近年来出现的专业收割水稻的人群。下图示意稻客在南方地区工作路线和水稻收割,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稻客工作的区域位于甲_____(山脉)以南,大部分为_____带(温度带),主要作物熟制是_____

(2)稻客每年6月从乙省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该省水稻收割时间早于其它省份的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丙省主要耕地类型为_____,该省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

 

秦岭 亚热带 一年两熟(或一年两熟到三熟) 广东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早种早收;生长期较短等) 水田 雨热同期(夏热多雨);气温高,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等 【解析】 秦岭-淮河线是我们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为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1)据图可知,图中甲为秦岭,秦淮以南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所以稻客工作的区域位于该山脉以南,该山脉以南大部分为亚热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2)据图可知,图中乙省为广东纬度低,热量丰富,播种早,收获早,成为我国“稻客”始发地,往北纬度升高,气温降低,水稻收割时间越来越晚,“稻客”往北移动。 (3)据图可知,图中丙为湖北省,主要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气候暖湿,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阔,地势相对低缓,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意1949-2010年中国洪水频率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洪水频率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MN线以东的乙区,①是_____(山脉)。乙区主要受_____ 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_____

(2)甲区位于 _____(季风区/非季风区),洪水频率较低,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乙区的河流中下游沿线洪水频率较高,除气候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山区,洪水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为了减轻该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黄河流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黄河发源于我国地势第_____级阶梯,注入_____海,其流向反映我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

(2)黄河头道拐—潼关河段流经_____(地形区),含沙量大幅_____

(3)黄河含沙量最多的季节是_____季,从气候角度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

(4)黄河中游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随着黄河中游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黄河下游水文特征可能的变化有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下图示意中国的疆域,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位于_____洲东部,_____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我国最南端位于南海的_____,最北端在黑龙江省_____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①_____(国家)比较,我国位置的优越性是__________

(3)黑河- _____一线为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穿过省区②的简称是_____。该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差异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分别示意我国四大牧区分布及2017年我国四大牧区农业主要部门产值,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大牧区畜牧业产值最大的是

A.新疆 B.内蒙古 C.青海 D.西藏

2.青海、西藏牧区与新疆、内蒙古牧区相比,农业总产值低,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稀少,气候更干旱 B.地势陡峻,交通更不便

C.海拔最高,热量更不足 D.人口稀疏,劳力更短缺

3.关于牧区畜种描述正确的是

A.三河牛分布在水草肥美的草原 B.滩羊分布在青翠茂盛的森林

C.新疆细毛羊分布在寒冷的高原 D.耗牛分布在气候干旱的荒漠区

 

查看答案

2016年12月泉州市区民用水由每吨1. 65元调整为1. 95元。图下示意我国水资源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东南丘陵

2.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A.兴修水库 B.防治水污染 C.节约用水 D.跨流域调水

3.泉州大幅度提高水价的主要原因是

①泉州地处少水带

②生产用水成本提高

③提倡居民节约用水

④加快水资源的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