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如图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读如图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A.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西经度数向东增大 D.0°经线就是赤道

2.图中虚线圈①是(  )

A.30°N B.23.5°S

C.划分寒带和温带 D.北纬23.5度

3.国际上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圈是(  )

A.20°W和160°E B.20°E和160°W

C.0°经线和180°经线 D.0°纬线

 

1.A 2.D 3.A 【解析】 根据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A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进行分析解答。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故A正确。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B错误。 经度的变化规律为: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由此可知,西经度数向西增大,故C错误。 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0°纬线是赤道,故D错误。 故选:A。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虚线圈①是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依据题意。故选:D。 3.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图绘图,解决问题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学会用地理语言来记录和表述地理事物,是我们学习地理,认识世界的重要技能,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甲图,请把表示盆地和平原的图例填在左下方对应的方框中.

(2)描画出我国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和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3)根据图中信息回答问题:比较B、C地形区的差异

 

查看答案

请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兰新高铁穿越了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我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公里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该区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

(1)兰新高铁从兰州出发,穿越祁连山脉,途径省会城市  ,到达  

(2)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北京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环渤海地区成为高薪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3)京津冀地区有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根据图中信息说出此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限制京津冀地区工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为解决这一问题正在实施的工程是  

 

查看答案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读图甲写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2)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种问题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  ,由丙图知,该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图中A山脉是  

 

查看答案

我国地区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左图)。

材料二:我国北方地区“十年九春旱”( 中图阴影部分为受旱严重的地区)

材料三:济南的气候类型如右图

(1)读材料一可知北方地区位于左图中的  (填字母),该地区大体位于  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以北,东临    

(2)A区域与B区域的分界线是  

(3)华北地区春旱现象严重,请结合图3解释原因(自然和人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春旱?

 

查看答案

下面关于东北三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B.东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它的山河大势

C.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D.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轻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