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中国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段____(选填“AB...

读中国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会出现凌汛现象的河段是段____(选填“AB或BC”)。

(2)从地形或地势的角度,解释长江①和②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③是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____(江西省),它位于____湖(我国最大淡水湖)的北缘。

(4)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试列举两点。

(5)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____分界线。

 

(1)BC (2)都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 (3)湖口 鄱阳湖 (4)黑土肥沃;雨量充沛等 (5)人口 【解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本题以中国区域图为切入,综合考查了我国河流、湖泊特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农业、人口等人文经济特点。解题时需要认真读懂题图,从图中分析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特别注意利用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特征,分析其对自然、人文方面的影响。 (1)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由于较高纬度河段秋冬季节封冻早,冬春季节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阻塞较低纬度的河道来水,导致河水泛滥、河堤决口。所以,黄河从南向北流的BC河段会形成凌汛现象。 (2)①和②处分别位于我国一、二阶梯和二、三阶梯的分界处,地势落差大。长江流经阶梯交界处,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3)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湖口位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北缘。 (4)甲是我国东北地区,乙是我国西北地区。与西北比较,我国东北地区平原广阔,有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区内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等土壤;东北地区雨量充沛、水源充足、河流众多,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本题列举两点即可。 (5)黑河-腾冲线是我国的人口分界线。它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以此线为界,约有94%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43%的东南部地区,约6%的人口居住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57%的西北部地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c三线中,没有小河流淌的是____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当A处计划修建水坝时,村庄____(填代码)的居民们必须迁出当地。

(3)联接村庄甲与乙的①、②公路中,更合理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引河水至疗养院,有③、④两种方案,合理的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中所示男子,他们的传统风俗是戴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骑骆驼出行。完成下面小题。

1.他们的这些习俗与____有关

A.炎热干燥多风沙 B.地形崎岖宜行走

C.美观休闲能保暖 D.狩猎探险真方便

2.当地农业类型以____为主

A.水田种植 B.畜牧业 C.灌溉农业 D.旱作业

 

查看答案

各区域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双赢发展。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环渤海地区城市密集,工业较发达 B.乙:大部分为非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影响小

C.丙:长江、黄河、黑龙江发源地 D.丁:曾母暗沙是我国领土最南端

2.下列关于各区域的优势资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区域:太阳能丰富 B.乙区域:森林资源丰富

C.丙区域:油气资源丰富 D.丁区域:淡水资源丰富

3.下列情境中,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恰当的是

A.甲地前往丙地旅游:公路运输 B.乙地大量葡萄干运往丁地:河流运输

C.丁地赶往甲地开会:海洋运输 D.乙地天然气输往甲地:管道运输

 

查看答案

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有利于

A.河流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B.冬季风登陆 C.陆海联运 D.水能均衡分布

2.横断山区山高林密,其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A.开垦梯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引进人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改善交通,促进旅游业发展 D.采矿修路,发展重化工业

3.冬季长江穿行巫山时,会出现

A.河流结冰,航运困难 B.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C.水量减小,甚至断流 D.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查看答案

读世界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A.a—马六甲海峡 B.b—巴拿马运河 C.c—白令海峡 D.d—苏伊士运河

2.下列对图中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大洲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①—被四大洋所包围 B.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C.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④—自古就孤立于海洋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