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我国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以来,已成功组织了三十余次南极科学活动,并于19...

我国自1983年加入《南极条约》以来,已成功组织了三十余次南极科学活动,并于1985年2月20日建立了长城科学考察站、1989年2月26日建立了中山科学考察站、2009年1月27日建立了昆仑科学考察站、2014年建立了泰山科学考察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纬线:A___________大洋:B___________

(2)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___________端,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主要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立四个科学考察站,请写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的名称___________

(4)去南极科学考察,一般选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解释其中的原因______

(5)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___,所以有些考察队选择从此进入南极。

(6)南极科考队员在南极点由于风大没站稳,向前迈了一小步,那么他______

A.向南迈了一步B.向北迈了一步C.向东迈了一步D.向西迈了一步

 

南回归线 太平洋 南 烈风 干燥 酷寒 长城站 此时是南极洲的暖季,处于极昼期 南美洲 B 【解析】 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气候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世界各国互相约定,任何国家不能在南极洲进行有破坏性的试验,只能进行和平考察等,要保护南极这块净土。 (1)由图可知,图中A是重要的纬线圈-南回归线,B是有180度经线穿过的太平洋。 (2)南极大陆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地面覆盖着巨厚的冰层,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主要的气候特征是酷寒、烈风、干燥。 (3)我国目前在南极地区有四个科学考察站,其中长城站因位于南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4)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季节相反,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是南极洲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适合考察。 (5)除南极洲以外,六大洲中离南极洲最近的是南美洲,许多国家的考察队是从该大洲进入南极洲。 (6)一个人如果站在南极点向前踏一步,那么他前进的方向是向北,因为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前的任何方向都是向北,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完成下题。

(1)将图中序号和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填在横线上:大洋:①___________洋岛屿:④___________岛沙漠:⑤___________沙漠河流:②___________河  ③___________河高原:B__________C___________

(2)②③两条河流中流量较大的是________河,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3)如图所示,非洲大部分处于_________(纬线)和_________(纬线)之间,气候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各题。

(1)东南亚所处纬度较低,低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__带,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将____________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成了其选择。

(2)东南亚包括A__________和B__________两大部分,地处C__________洲和D_________洲、①__________洋和②__________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查看答案

读“亚洲范围图”,回答问题。

 

(1)亚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___________海峡与(A)________洲为界。

(2)亚洲以_____________运河与(B)__________洲为界。

(3)亚洲在南面隔海与(C)_________洲相望。

(4)亚洲在东北方向以___________海峡与(D)___________洲为界。

(5)填写亚洲周围海洋的名称:E________F___________G__________

(6)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___部,其降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的强弱。

 

查看答案

将波斯湾的石油输往美国和西欧,请完成海上运输路线。

波斯湾→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海-→红海→苏伊士运河→____________海→____________海峡→西欧和美国。

 

查看答案

亚洲、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