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操场上 O 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 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球运动至右图中甲处时,正午旗杆影子如图中OP所示,据此推断该校位于
A.南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南寒带 D.北温带
2.造成旗杆影长随季节变化的主要是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自转 D.地球的公转
3.地球由乙处运动至丙处的过程中
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 B.南极地区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C.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提前 D.正午射入朝南教室的阳光面积减小
4.2020年1月25日是我国农历春节,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在学习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地球仪上
A.极点的纬度度数应标注为 90° B.纬度度数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经度度数的范围是 0°~160° D.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
A.所有的经线都是相交的 B.0°和 180°组成的经线圈最大
C.纬线圈的长度都不相等 D.共有 180 条经线
3.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仪
①应在与赤道平行的平面上运动 ②向下俯视时,顺时针围绕灯泡转动
③应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④同时保持自西向东的自转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江水》是《水经注》的一部分,该书中自西向东记载了长江沿岸的地理风貌。
(1)由图甲可知,长江发源于青海省________山脉北麓,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阶梯,自西向东注入________海。
资料一《水经注·三峡》中这样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资料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图中能体现文中描述的景观的是(__)
(3)依据资料可知,这里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的原因是(__)(单项选择)
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C.高原高山气候,年降水量充足
D.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4)资料一所描述的内容,位于长江的________游。依据资料二可知,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呢。当时命令能够朝发夕至的原因是(__)(双项选择)
A.地势西高东低,船只顺流而下 B.江阔水深,无结冰期
C.河流流经平原,河流曲折 D.河流流经峡谷地区,流速快
(5)从长江水文站流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流量________,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__)(单项选择)
A.洪涝、航运 B.水能、洪涝
C.灌溉、航运 D.洪涝、水产
图甲是“我国冬季集体供暖分布示意图”,图乙是“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丙是“四川省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虚线代表的地理界线是_______,这条线作为有无集中供暖分界线的主要依据是(____)(单项选择)。
A.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B.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大体一致
C.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体一致
D.与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大体一致
(2)图丙中成都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影响该省东部不集体供暖、西部部分区域有集体供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
(3)图乙中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图丁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____)(单项选择)
(4)结合图丁中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描述C城市的气候特征________。据此,你认为该城市是否可以进行集中供暖,并说明理由________。
图甲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图乙是“中国主要地形类型面积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由图甲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这种地势特点优越性表现在(__)(多项选择)
A.有利于海洋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使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沟通东西交通
C.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常年影响我国,终年湿润
D.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图甲中“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表示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地形区是_______。
(3)由图乙可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__)(双项选择)
A.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实现多种经营
B.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耕种
C.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D.山区面积广阔,耕地资源充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某校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登山、练体能,观看溶洞,参观传统院落。图甲、图乙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在进行登山练体能的活动中主要是沿a线行进,到达P地。该线路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同学们登山的垂直高度可能是(__)(单项选择)。
A.65米 B.116米 C.123米 D.68米
(2)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估算其步行距离大约为________(650米/1000米),行进的方向是(__)(单项选择)。
A.从东南向西北
B.先从南向北,再从东南向西北
C.先从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
D.从南向北
(3)从地形类型上看,图甲所示区域属于________,同学们沿a线登山后,从DC这条线路返回,发现这条线路的坡度比a线________(陡峻/平缓),理由是________。
图乙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4)依据照片和资料,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甲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